十一月七日,美军在英国空军的协助下,由大西洋及地中海向法属非洲的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大举进攻,酝酿将近一年之久的第二战场居然出现了。第一批军队自直布罗陀出发,共有舰只七十余艘,其中计有航空母舰四艘,战斗舰四艘,巡洋舰与驱逐舰十七艘,运输舰二十余艘,此外为各种的辅助舰。至于此次登陆所用的全部舰队,共有八百五十艘之多,其中有三百五十艘为军舰,五百艘为运输舰与辅助舰。这是前所未闻的参加登陆战役的庞大舰队。同时尚有空运部队与降落伞队由英国直航北非,全程一千五百英里,也开了空运部队航程的新纪录。

八日维琪即正式与美国断绝国交,贝当并以元首地位,下令法军自卫。这都是题中应有的文章,我们无需追问是出于自动,或由于轴心的压迫,或两种成分兼有。无论如何,这与大局的发展,是无什关系的。美国国务卿赫尔所谓“对于维琪是否与美国绝交事,认为不足重视”,真是一语破的。时至今日,维琪无论对盟国,或对轴心,都已无足轻重。

盟军在法属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沿岸的各港一齐登陆,登陆的情形大致顺利,陆地上的阻碍尤其微不足道。所以摩洛哥的重要港口莫卡多尔,卡萨布兰卡,都相继被占领。阿尔及利亚的港口阿兰,阿尔及尔,布基,腓力普维尔,波拉那,也都落入盟军之手。至十一日,陆上的战事已经停止。至十四日为止,只有距离意大利海军根据地太近的突尼西亚的港口突尼斯与比塞大,因盟军不便过度冒危由海上直接进攻,尚在盟军与轴心军的争夺中。据十四日的消息,突尼斯与比塞大两地的法军已开始对德国由海空两路运来的军队作战,事实上北非的法国陆军已又回到盟军的阵营中了。

法国的陆军向无仇视英美的传统,目前也无仇视英美的理由。据欧洲战场美军司令兼北非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尔将军事后的说明,远在数月之前,于盟军副总司令克拉克将军之领导下,就有英美的军官团潜入北非去活动,与法方的领袖多人举行会谈,当时即已商定将来合作的方案。盟军登陆后所遭抵抗的微弱,除法国军根本同情盟军外,英美军官团的冒险与会商也不无关系。并且吉罗将军又到北非,对于法军与英美的合作也必曾增助不少。吉罗为人机警到难以置信的程度,于一九四〇年被德国俘虏后,不久竟然逃回法国,虽有维琪人士的监视,他现在不知如何又逃到北非。这个妙人在法军中声望显著,必可如戴高乐一样的号召法军,与盟军加紧合作。

海军的情形大不相同,法国海军一向有反英美,尤其仇英的传统。法国海军对于强大的英国海军不免忌妒,由忌而恨,所以法国的海军人士对于英国多少都有一点仇视的心理。达尔朗就是此种态度的象征,达氏的仇英是一向著名的。一九四〇年六月法国向纳粹屈服的时候,陆军当然无从逃脱,但法国的全部海军大可开往英国或北非,继续抵抗,当时英国也极力呼吁法国的海军如此行动。果真如此,今日的北非登陆就无需要,法兰西的民族地位也不致降落到连荷比诸小国都不如的地步。但海军总司令达尔朗不肯下此命令,法国的舰只,除极少数的小船舰外,也没有自动投奔英国的。不仅如此,并且二年以来达尔朗更换了不少的海军将官,凡有倾向盟国嫌疑的都被免职,代以极端仇英的分子,所以目前法国海军中的仇英空气只有较从前还要浓厚。认清此点之后,我们就可明白为何北非的法国陆军只作一种象征的抵抗,而法国的海军反倒拿出对德作战时所未有的勇气了。九日,在卡萨布兰卡的海战中,法国三万五千吨的主力舰“约翰巴特号”被击中焚烧,驱逐舰一艘被击沉,若非法国的抵抗过度的认真,损失绝不会如此之重。此次抵抗的对象幸而还是美国,若是英国,法国海军的勇气更不知要如何的焕发了!

法国残余的海军,除亚历山大港与法属西印度群岛中的两个小舰队,被英美监视不能移动外,主力都集中于法国自由区南岸的土伦港。德国因对维琪政权已无特别的需要,由十一日起开始占领南部的自由区。自此法国连名义上的自由也已丧失。希特勒认为人尽可欺,居然声明此后维琪政府可在法国全境自由行使政权,不再受有限制!至此土伦港的海军也已处在轴心的控制之下。土伦的海军计有战斗巡洋舰二艘,旧式的战斗舰一艘,一万吨左右的重巡洋舰四艘,轻巡洋舰三艘,一万吨的航空母舰一艘,驱逐舰二十五艘,潜水艇二十六艘,水上飞机供运舰一艘,力量相当的雄厚。亚历山大港的法国舰队,计有新式的万吨巡洋舰四艘,较旧的二万二千吨主力舰一艘,驱逐舰三艘,潜水艇一艘。亚港的法国舰队,英国若欲接收,当非难事,但英美恐怕不愿用此武力达此目的,法国的海军军人是否肯自动的再助英国向轴心作战,也成疑问。关于强大的土伦舰队,德国仍在设法牢笼,所以在十二日法国全境已被占领时,希特勒特别宣传土伦港除外,表示对法国的海军仍然毫不干涉。虽然有各种法国海军已经开出,或投奔英美,或向英美作战的矛盾传说,看来都不可靠,原在土伦的舰队仍然泊在土伦。法国的海军军人至今仍然执迷不悟,是使对于法兰西民族最表同情的人也有感头痛的。海军上将达尔朗九日在阿尔及尔被美军俘虏,但至十一日达尔朗又恢复自由,并且声明此后与英美合作,十二日他并由阿尔及尔向土伦的法国舰队广播,命令它即驰北非,与盟军会合。在没有其他的证据前,我们只能认为达尔朗是过不惮改的君子,此次的转变完全出于至诚。但比较近情的解释恐怕另有所在。据达氏自称,他于十一日奉贝当之命,为北非法国海陆空军总司令。这正是德国占领法国自由区的一天,很可能这是老将贝当最后的一道自发命令。贝当绝不可与赖伐尔之流同日而语,他是一心爱护法国的。他认为现在已经又到法兰西重新加入战团的时会,所以就用最后的一口自由之气命令达尔朗与英美合作。军人服从第一,达氏正好顺水推舟,在北非与英美联合,十一日北非法军全部停止抵抗的命令就是达尔朗发的。但他过去所种的恶根,现在已产生必然的恶果。据十四日北非盟国海军界透露出消息,北非法国一部舰只的投向盟军,“非对同盟国有所爱好,而系由于彼等对于轴心特别憎恶”。这种消息,话里有话,可见北非归向盟国的法国海军,其态度并不率直坦白,使盟国的海军人士感到非常不快。至于土伦的舰队,既然迄无动静,此后再想移动,恐怕已无机会了。德国虽声明不占土伦,但对法舰必由空中时刻监视,除非是投降轴心,法舰再要驰出港外已是不可能的了。

此次英美的进攻北非,布置非常周密,所以一切都能按照计划,顺利进行。在进攻之前,英美在事实上已经成立盟军总司令部,以欧洲战场美军总司令艾森豪尔为英美军总司令,美将克拉克为副总司令。此种指挥的统一,到战事开始后才正式公布,对轴心的精神是一种莫大的打击,因为轴心前此所专有的一种便利就有指挥统一,同时又认为盟军必不能统一。现在又与上次大战的末尾一样,盟军也已指挥统一,德国安能不感到惊慌?此次进兵的顺利,必与指挥统一是有重大关系的。

军国大计往往必须绝对保守秘密,但因现代国际间的钩心斗角,情报网有如天罗地网,任何秘密都不易保守。战前我们时常听到各国军舰或飞机的秘密图样被人盗去,也可见今日侦探术的发达了。一种保守秘密的方法,就是故意使假情报泄漏,引敌人走入错路,而于假情报所造成的局面的掩护下,去进行自己的真正工作。此次北非的进军,就是采用此种办法。据罗斯福事后的发言,计划的酝酿远在一年之前珍珠港事件发生的时候。最后选定北非登陆的地点,是本年五月间的事,七月,计划才有眉目。大概英美军官团潜入北非活动,就在此时或略后,八月底方才决定进攻的大概日期。这正是英国在利比亚战场失利,退入埃及之后的两个月。若无利比亚的挫折,很可能北非的进军要提早几个月。丘吉尔当时的发言中,曾经暗示原有反攻的计划。法属欧洲的登陆必须与埃及利比亚的战事相配合,所以在战略上须待埃及方面准备充分,开始进攻,并已得到相当可观的胜利之后,才能乘轴心惊慌失措之际开辟新战场,使轴心不暇迎接。必须如此,方有彻底肃清整个北非的把握。日期决定后,英美才开始泄漏虚伪情报,把轴心的注意力引到达喀尔。整个的酝酿期间,轴心必不免微有所闻,所不确知的就是目的地,为导轴心与轴心的附庸走入迷途,英美就利用两年来达喀尔的惹人注意,作出要攻达喀尔的姿态。达喀尔是法属西非的要港,是非洲极西的一个重要据点。新大陆东北部的大岛格林兰的最远的东岸,东达西经十一度(按哥林尼其子午线),但非洲最远的西岸(包括达喀尔在内),尚在此线以西,若以西经十一度为界,此界以西的非洲海岸约达一千英里之长。这也可见达喀尔与新大陆是如何的接近了。达喀尔距离新大陆最近的地点,就是巴西东岸的那塔尔,相隔只有一八六〇英里,较地中海的东西之线(由赛德港至直布罗陀)的二二二〇英里尚短三六〇英里。所以德国若能占有达喀尔,用为侵略新大陆的起点,是非常便利的。

但这一套话却不能反过来讲,新大陆方面的力量若要向旧大陆发展,达喀尔并不是理想的进攻对象。巴西若要占据法属西非,当然可以取此路线,但这不成为一个实际政治的问题。美国若要以法属非洲为垫脚石而进攻欧陆,却绝不可以达喀尔为起点。第一,达喀尔北距直布罗陀,海程有一九〇〇至二〇〇〇英里之遥,较距巴西东岸尤远。若经陆地,由达港至地中海南岸,交通更慢更难。第二,纽约至直布罗陀的海程也不过三五〇〇英里,与到达喀尔的航程约略相等。与其先攻达喀尔,再向北多走几近二千英里的冤枉路,何不直攻直布罗陀对面的摩洛哥?第三,英国南岸距直布罗陀,空中的直线只有一千五百英里,海程也远较达喀尔至直布罗陀为近,美国绝无舍近求远的道理。

然而美国确曾作出将攻达喀尔的姿态。这正是将计就计,利用二年以来美国报章杂志以及政府许多发言人几乎每日必谈的达喀尔问题,因为谈了既久且多,所以极易引导全世的注意力集中此点。又因为注意力太专,反倒容易忽略它在东对西与西对东的关系上的大不相同。轴心一向以骗人为事,此次居然也上了美国的圈套。十月五日,维琪政府大概最少一部在轴心的督促下,公开地承认已派潜艇多艘驶往达喀尔。英美为要坐实即将进攻达喀尔的印象,在十月中旬派有庞大的护航队在达喀尔的海出现,但在将近达港时又南航,在来比里亚的首都门罗维亚登陆。来比里亚是西非的独立小国,但实际上等于美国的保护国,首都门罗维亚北距达喀尔仅有七百英里的航程。当时巴黎及玛德里的报纸,受柏林及罗马的暗示,坚称盟军以来比里亚为根据地而进攻达喀尔,已迫在眉睫。维琪方面也认为这是对于法属西非的一种威胁,于是十月十九日达尔朗奉命往非洲巡视。同日,达喀尔方面,一因增防军队到达彼的人口激增,一因防备战事的即将发生,当局警告妇孺及早撤退。二十二日达尔朗抵达港,鼓励军民抵抗任何的侵略行动。事后维琪声称已在达喀尔建设巨大的新防御要塞,使成法属西非的第一要塞。二十四日达尔朗北上,抵摩洛哥视察,并与各将领会商防务。此后,一直进到十一月,达尔朗就在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一带布置,因为英美攻达喀尔之后,很自然地要北转进攻法属北非。

以上的一切,都是英美布置迷阵后所引起的维琪行动。一直到实际登陆的前一天,真的消息才略为泄漏,泄漏的人不是英美,而是轴心附庸的西班牙。十一月六日,玛德里传出西班牙通讯社的消息,谓英美军在直布罗陀举行登陆的演习,又谓英当局已下令直布罗陀港口所有小船搁置岸上,洗刷舰底。这显然是准备有所动作的征兆。次日美军在英军的协助下就大举在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登陆了。

第二战场的困难不在开辟,而在开辟之后的难以为继。纳粹的实力已经大减,但尚未减到不能集中一地猛攻的程度,苏德的前线的激战很足证实此点。年来盟国的人士都谈“欧洲第二战场”,好似认定第二战场的在欧陆开辟为当然的。关于开辟的地点,揣测不一,有人说法国西岸,有人说法国北岸,有人说挪威,此外尚有其他的推想。由罗斯福事后的谈话中,可知他与丘吉尔也确曾考虑过欧洲登陆计划,但在欧陆所有可能登陆的地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开辟容易,维持困难。纳粹在欧洲海港任何地点的实力虽都有限,但各地都在纳粹有效的控制之下,盟军登陆之后,德国就可从各方调集援军,短期间登陆成功的盟军就有被驱逐下海或被全部歼灭的危险。这种危险是盟军所不能冒的,兵员物质的损失事小,对世界人心的打击事大,盟军是不能登陆失败的。在此种情形下,唯一可以登陆,结果与欧洲登陆相等而又不致冒失败的危险的地带,就是非洲的西北角,此地仍属维琪政府,轴心的势力虽已渗入,但因维琪仍然保有可观的海军,纳粹不敢进逼太甚,所以法国非洲的属地大体尚在法人的治下。法人中诚然有一部的腐化分子和赖伐尔之流,诚心要与纳粹合作,但他们终究是少数,希望多数的法人真向英美作战,是不可能的。所以英美向非洲进兵,即或没有事先的了解,法人一定也只作一种象征的抵抗。同时,因有地中海的隔绝,海上势弱的轴心又不能很快地运输有效的援军,所以整个西北非洲的落入盟军之手,一定是非常顺利的事。最近埃及战事的大捷,是促成西北非洲军事发动的充足机缘,东西夹攻,整个的北非就可都落盟军之手。迨北非的准备充足之后,盟军再向法国南岸,或意大利,或巴尔干半岛进攻,即或临时受有小的挫折,因有非洲的大成功在先,心理上的影响也不致像直攻欧陆而失败的那样恶劣,所以从任何方面言,英美的择定非洲为第二战场的起点,是再合理不过的措置。

至此我们方可明白英美两年以来苦心羁縻维琪的道理。维琪本身不值一顾,是任何人都可见到的。但他虽不能成事,却大可坏事,英美都不敢过度地伤他。美国与他始终维持国交,英国与他的国交虽不能继续维持,但对他始终是藕断丝连。维琪的组成分子甚为复杂,英美若惹他太甚,反动与妥协的分子就要占上风,维琪就有完全投降德国的可能,舰队即或不肯交与纳粹,纳粹对法属非洲的控制力增强是很可能的。这将使英美由非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无从实现,最少要增加实现的困难。我们并不是说在二年前法国屈服,英国朝不保夕,美国尚未参战的时候,英美两国就已存心将来在法属非洲登陆。我们只是说,英美从始就看到羁縻维琪是在法国已经服屈之后的劣势下防止纳粹在法国殖民地取得不劳而获的胜利的唯一可能的方策。北非登陆,是后来才由这个大前题中推演出来的作战方针。英美此种最高政略的秘密保持得很好,连要人如威尔基者也不知道,所以他最近聘问英苏与我国,返美之后的发言中仍然公开地批评美国继续承认“邪恶而不健全之维琪政府”的政策。

在非洲开辟第二战场,对于苏联所受压力的减轻,是否与在欧陆直接进攻相等,这在今日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德国想短期间运大军往非洲去堵截,是不可能的事。海空的优势都在盟军手中,最近德意在埃及的大败,证明轴心对于北非的接济是毫无把握的。德国在欧陆的军队既然不能大批地运往非洲,那它是否仍照旧地留在东线去进攻苏联?却又不然。现在德国必须加紧地守护几乎整个的欧洲海岸,以防英美由非洲进攻,或由非洲与英国夹攻。东线的军队必须撤退一部,并且是相当大的一部。这就等于英美往苏联前线运送几十师的援军。日来德军在东线的继续猛攻,乃是以攻为守以进为退的策略,不会有大结果,不久的未来很可能要吃大亏。史达林于十三日答复美联社驻莫斯科的记者时,曾明白地承认北非之战对苏的有利,可见盟军战略的正当了。

北非的战事虽然尚未结束,但最近将来的结果,除苏联前线必渐松弛外,尚有几点可以看出。(一)盟军大概即将肃清整个北非的轴心势力,突尼西亚与利比亚的盟军可能会师。果然如此,整个的地中海即在盟军的控制之下,意大利的海军等于无形被困。突尼西亚距离西西里最近的地方只有七十五英里,而两年来屹立不动的马尔太岛距离意大利本部的南角只有六十英里,整个的意大利都在盟国空军的威胁之下,连南部的海岸,虽有防备,也将不免遭受空袭的打击。(二)盟国对于南斯拉夫与希腊的轴心势力可以时常由空中予以打击,而对两国的抗德势力则可予以秘密的甚至公开的援助。(三)大西洋岸摩洛哥的海岸可成为盟国反潜艇的根据地,减少大西洋中轴心潜艇对于运输的威胁。(四)地中海畅通之后,英美对于中东远东的接济就可不必再四个月一次的去绕好望角。这就等于转瞬之间增加了几倍的运输轮只,其影响之大,可使全世界的战局改观。(五)日本与德国会师中东的梦想从此根绝,日本对印度的进攻也不致再去尝试。(六)至今仍守中立的国家,如土耳其,或内心倾向轴心的国家,如西班牙,此后最少将放弃加入轴心集团的心思,甚至会联合盟国作战。(七)最后,还有一种心理的影响,深值注意。此次北非的进军是盟国在西方初次的陆上大捷,并且是由盟国主动的胜利,对于欧洲占领区的民心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对于德意的军心民气则是一种莫大的打击。惯于接受败仗消息的意大利军民,必会因非洲帝国的即将全部丧失而更加消沉,德国民众对于一向夸口的纳粹领袖必将开始真正的丧失信心。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法国的屈服,心被攻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在恐怕是德国民心开始破裂的时候了。

虽然如此,我们却不可过度的乐观。今日乐观的心理是很自然的,因为这是盟国第一次在陆地上大规模地采取主动,并且是非常成功的。乐观的心理并不限于中国,英美的人士也同有此感。所以美国陆长史汀生于十三日接待记者时特别指明德意两国尚有军队五百师,日本有八十五师,而美国须至明年年底方能训练完成足量的军队,与轴心的庞大军队在同等的条件下正面对抗。南非总理史末资将军也预示战事须至一九四四年方能结束。盟国空中的优势日愈显著,当然可能提早胜利。但我们不可心存侥幸,须以呆板的事实为根据,认定前面仍有相当长期的恶战。只有如此的时刻警惕,胜利方有或早实现的可能。

(原载《当代评论》第三卷第二期,1942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