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先生年譜

〔宋〕施宿 編撰

注東坡先生詩序

古詩唐虞賡歌,夏述禹戒作歌。及商周之詩[1],皆以列於經,故有訓釋。漢以後詩,見于蕭統《文選》者,及高帝、項羽、韋孟、楊惲、梁鴻、趙壹之流歌詩見于史者,亦皆有注。唐詩人最盛,名家者以百數,惟杜詩注者數家,然概不爲識者所取[2]。近世有蜀人任淵,嘗注宋子京、黄魯直、陳無己三家詩,頗稱詳贍;若東坡先生之詩,則援據閎博,指趣深遠,淵獨不敢爲之説。游頃與范公至能會於蜀,因相與論東坡詩,慨然謂游:“足下當作一書,發明東坡之意,以遺學者。”游謝不能。他日又言之。因舉二三事以質之曰:“‘五畝漸成终老計,九重新掃舊巢痕’,‘遥知叔孫子,已致魯諸生’,當若爲解?”至能曰:“東坡竄黄州,自度不復收用,故曰‘新掃舊巢痕’,建中初復召元祐諸人,故曰‘已致魯諸生’,恐不過如此耳。”游曰:“此游之所以不敢承命也。昔祖宗以三館養士,儲將相材,及官制行,罷三館。而東坡蓋嘗直史館,然自謫爲散官,削去史館之職久矣,至是史館亦廢,故云‘新掃舊巢痕’[3],其用字之嚴如此。而‘鳳巢西隔九重門’,則又李義山詩也。建中初,韓、曾二相得政,盡收用元祐人,其不召者亦補大藩,惟東坡兄弟猶領宫祠。此句蓋寓所謂不能致者二人,意深語緩,尤未易窺測。至如‘車中有布乎[4]?’指當時用事者[5],則猶近而易見。‘白首沉下吏,緑衣有公言’,乃以侍妾朝雲嘗嘆黄師是仕不進,故此句之意,戲言其上僭。則非得於故老,殆不可知。必皆能知此[6],然後無憾。”至能亦太息曰:“如此,誠難矣!”後二十五六年[7],游告老居山陰澤中,吴興施宿武子出其先人司諫公所注數十大编[8],屬游作序。司諫公以絶識博學名天下,且用工深,歷歲久,又助之以顧君景蕃之該洽,則於東坡之意,蓋幾可以無憾矣。游雖不能如至能所託[9],而得序斯文,豈非幸哉!嘉泰二年正月五日[10],山陰老民陸游序。

東坡先生詩[11],有蜀人所注八家,行於世已久。先君司諫病其缺略未究,遂因閑居,隨事詮釋,歲久成書。然當亡恙時,未嘗出以視人。後二十餘年,宿佐郡會稽[12],始請待制陸公爲之序。而序文所載在蜀與石湖范公往復語,謂坡公旨趣未易盡觀遽識,若有所謹重不敢者。宿退而念先君於此書用力既久,獨不輕爲人出,意或有近於陸公之説;而先君末年所得,未及筆之書者,亦尚多有,故止於今所傳。宿因陸公之説,拊卷流涕,欲有以廣之而未暇。自頃奉祠數年,舊春蒙召,未幾汰去,杜門無事,始得從容放意其間。蓋熙寧變法之初,當國者勢傾天下,一時在廷,雖耆老大臣、累朝之舊,有不能與之力争。獨先生立朝之日未久,數上書言其不便,幾感悟主意;而小人嫉之,擯使居外。至其忠誠憤鬱不得發,始托於詩以規諷,大抵斥新法之不爲民便、而小人之罔上者,蓋凛凛也。既謫黄岡,躬耕東坡之下,若將終焉。遇其興逸,絶江弔古,狎於魚龍風濤之怪,放浪無涯涘,蓋莫得以窺其際。元祐來歸,所挾益大[13],議論終不爲苟同。宣仁聖后察見神宗皇帝末年之意,親加擢用;然周旋禁近,不過四年,迄以不容而去。迨紹述事起,嶺海萬里,瀕於九死,而皓首煙瘴,巋然獨存,爲時天人[14]。和陶之作,出騷入雅,深涉道德性命之境,落筆脱手,人争傳誦,愈不可禁。蓋先生之出處進退,天也。神宗皇帝知之而不及用,宣仁聖后用之而不能盡[15],與夫一時用事者能擠之死地而不能使之必死,能奪其官爵、困戹僇辱其身而不能使其言語文字不傳於世,豈非天哉!故宿因先君遺緒,及有感於陸公之説,反覆先生出處,攷其所與酬答賡倡之人,言論風旨足以相發,與夫得之耆舊長老之傳,有所援據,足裨隱軼者,各附見篇目之左;而又采之國史以譜其年,取新法罷行之目[16],列於其上,而系以詩之先後,庶幾觀者知先生自始出仕[17],至於告老,無一念不惓惓國家,而此身不與。讀其詩,論其所遭之難,可以油然寡怨,而篤於君臣之大義矣。雖然,宿之區區,豈以爲有補於先生哉!蓋先君之志在焉,不敢使之泯没不見於世,如斯而已矣。嘉定二年中秋日。吴興施宿書。

東坡先生年譜上

〔一八〕生於眉山縣 “於”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一九〕四年丁丑 此四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二〇〕亥時生 “亥時”二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二一〕阮籍嘯臺 此詩題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二二〕公事 此二字底本作“事公”,據蓬左本改。

〔二三〕三首 此二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二四〕記吴道子開元寺畫 底本作“記吴道開元寺子畫”,據蓬左本改。

〔二五〕英宗自在藩邸聞公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在”字底本在“故事”下,據蓬左本改。

〔二六〕送曾子固倅越 此詩題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二七〕往復賈販 “賈”字底本作“買”,據蓬左本改。

〔二八〕盧秉 “秉”字底本作“策”,據蓬左本改。

〔二九〕開元寺山茶盛開 “寺”字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三〇〕和賈收吴中田婦嘆 “婦”字底本作“父”,據《施顧注蘇詩》改。

〔三一〕自“是命。尋命安石提舉”至“王韶復河洮” 共一百二十五字,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三二〕吉祥寺花將落 “寺”字蓬左本原脱,據《施顧注蘇詩》補。

〔三三〕自“《次韻章傳》”至“《遊東西巖》” 共二十四詩題,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三四〕送杜戚陳三掾罷官歸鄉 “罷”字蓬左本原脱,據《施顧注蘇詩》補。

〔三五〕樓上晚景 “上晚景”三字蓬左本殘損,據《施顧注蘇詩》補。

〔三六〕自“《述古責不赴會次前韻》”至“《次韻周長官同餞魯少卿》” 共二十詩題,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三七〕七年甲寅 此四字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三八〕正月句 此句十三字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三九〕是歲句 此句九字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四〇〕過丹陽寄魯元翰謁惠山錢道人 此二題,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四二〕和孔周翰 底本作“和周孔翰”(熙寧十年丁巳條亦同),據《施顧注蘇詩》改。

〔四一〕子雱死 “雱”字底本作“雩”,據蓬左本改。

〔四三〕夜過舒堯文戲作 “堯文”底本作“文堯”,據蓬左本改。

〔四四〕贏得兒童 “贏”字底本作“嬴”,據《施顧注蘇詩》卷六《山村五絶》詩改。

〔四五〕差權發遣三司度支副使陳睦録問無翻異 “翻”字底本作“番”,據《烏臺詩案》改。又,“遣”字《烏臺詩案》作“運”,似誤。

〔四六〕求手録近詩一通 “手”字下底本衍“生”字,據蓬左本删。

〔四七〕後李定論先生詩 “定”字下蓬左本多“等”字。

〔四八〕寓定惠院 此四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四九〕比事定 “比”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蘇軾本集補。

〔五〇〕後皆有詩名 “名”字底本殘損,據蓬左本補。

〔五一〕詔熙河句 “熙河”二字底本無,與下文“五路”不符,據史書補。

〔五二〕寓臨皋亭 此四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五三〕先生在黄州 “州”字蓬左本無,但下文多“子由在筠。先生”六字。

〔五四〕客有李委者善吹笛作新曲鶴南飛以獻 “善”、“鶴”二字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五五〕訪陳季常再和汗字韻 “汗”字底本作“汁”,據蓬左本改。

東坡先生年譜下

〔五六〕遺直坊 “坊”字底本作“堂”,據蓬左本改。

〔五七〕祭西太一和韓川韻 “韻”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五八〕次韻李修孺留别 此詩題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五九〕不支俵青苗錢 “俵”字底本作“依”,據蓬左本改。

〔六〇〕太皇太后 “太后”二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六一〕賴太皇太后 “太后”二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六二〕與官家 此三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六三〕不見容益求去 “益”字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六四〕上疏力辨謗傷之由且乞郡 此二句底本作“上疏力郡”四字,據蓬左本改。

〔六五〕以所舉學官 “所”字蓬左本作“前”。

〔六六〕罪狀甚多 “狀”字底本作“伏”,據蘇軾本集改。

〔六七〕自“是歲子由代子瞻遷翰林學士”至“出使契丹” 此四句底本作“是歲子由遷翰林學士”一句,據蓬左本補。

〔六八〕文彦博致仕 “文”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六九〕太皇太后感悟 “太后”二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七〇〕次韻關景仁送红梅栽 “紅”字底本作“江”,據《施顧注蘇詩》改。

〔七一〕浴室院東堂閲舊詩卷次韻 “閲”字底本作“門”,據蓬左本改。

〔七二〕送歐陽季默惠油煙大魚 “送”字蓬左本作“次韻”。按,據《施顧注蘇詩》應爲兩題:“《歐陽季默以油煙墨二丸見餉,各長寸許,戲作小詩》、《明日復以大魚爲饋,且求詩,故復戲之》”。

〔七三〕至闕 “至”字蓬左本作“到”。

〔七四〕直批出 “出”字底本作“書”,據蓬左本改。

〔七五〕集英殿策士 “殿”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七六〕閏四月 “四”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七七〕新合印香篆盤爲壽 “篆”字底本在“壽”字下,據蓬左本改。

〔七八〕二十五日寄餾合刷瓶與子由 “餾”字底本作“鎦”,據《施顧注蘇詩》改。

〔七九〕詔王安石配享神宗廟 “廟”字下底本衍“廷”字,據《四河入海》卷二十五之四所引施宿本譜删。

〔八〇〕閏四月 “四”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八一〕松風亭 此三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八二〕寓居合江樓 “樓”字蓬左本作“亭”,據《施顧注蘇詩》改。

〔八三〕自“請復諸路提舉常平官”至“黄庭堅以史事貶” 共六十五字,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八四〕自“秧馬歌”至“子由新修汝州吴生畫壁” 共二十四詩題,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八五〕二年乙亥 此四字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八六〕自“七月户部尚書”至“詔吕大防等” 共十八字,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八七〕自“先生在惠州”至“遊白水山” 共十六字,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八八〕自“寄鄧道士”至“棲禪精舍和兒子” 共十五字,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八九〕追餞正輔至博羅 “餞”字底本作“錢”,據蓬左本改。

〔九〇〕以姑之子曰 “曰”字底本作“由”,據蓬左本改。

〔九一〕邢恕僞造 “邢”字底本作“刑”,據史書改。

〔九二〕先生在儋 此四字下底本原有小字旁注“公年六十四”五字,蓬左本無,疑鈔者所加,故删。

〔九三〕晦夫惠琴枕接 “”字底本作“籬”,據《施顧注蘇詩》改。

〔九四〕不能發明上意 “能”字底本作“勝”,據蓬左本、《四河入海》卷二十五之四引施宿本譜改。

〔九五〕葬於汝州郟城縣釣臺鄉上瑞里 此句“釣臺鄉上瑞里”六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底本於此句下原有“公年六十六”五字,蓬左本無,疑鈔者所加,故删。

〔九六〕吉州永和鎮清都觀贈謝道士 此詩題《施顧注蘇詩》爲“永和清都觀道士童顔鬒髮,問其年生於丙子,蓋與余同,求此詩”。

宿既略采國史,譜先生之年而繫其詩於下,然篇目之先後,與今所刊,或不盡合。蓋先生之文如大川洪河之注,方其淋漓汗漫,揮斥一世,或得於談諧戲謔之餘,不自靳惜;或落筆爲人取去,不復記省;故其散出於人間,所在而有,傳者不同。觀先生與劉沔書,[18]大略可見。歲月既久,始合諸家之傳,以成一集,於先後有不暇深攷者。今所刊本篇目次第,蓋仍其舊,年譜雖稍加釐正,而各有所據,其間亦不能與之無異,覽者當自得之。嘉定六年中秋日。吴興施宿書。

東坡居士紀年二册,善惠軒常住物也。年代久遠,蠹腐已甚矣。仍使命工褙裝,且加傍鬚,便童蒙云爾。文和七年庚午六月。未雲叟玄宜誌。[19]

校補記

[1]及商周之詩 “及”字《蘇詩佚注》本施宿《東坡先生年譜》(以下簡稱底本)、蓬左文庫本《東坡先生年譜(外一種)》(以下簡稱蓬左本)均有,陸游《渭南文集》卷十五《施司諫注東坡詩序》無。

[2]識者所取 “取”字底本作“進”,據《渭南文集》改。

[3]新掃舊巢痕 “舊”字底本原脱,據《渭南文集》補。

[4]車中有布乎 “中”字底本原脱,據《渭南文集》補。

[5]指當時用事者 “事”字下底本衍“之”字,據《渭南文集》、蓬左本删。

[6]必皆能知此 底本作“必皆如此”,據《渭南文集》改。蓬左本作“必皆能如此”。

[7]後二十五六年 “六”字底本無,據《渭南文集》、蓬左本補。

[8]吴興施宿 “施”字下底本衍“食”字,據《渭南文集》、蓬左本删。

[9]至能所託 “能”字底本原脱,據《渭南文集》補。

[10]正月五日 “月”字下底本衍“山”字,據《渭南文集》删。

[11]東坡先生詩 “詩”字底本原脱,據蓬左本補。

[12]佐郡會稽 “稽”字底本作“乩”,據蓬左本改。

[13]所挾益大 “所”字底本無,據日本宫内廳書陵部所藏《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以下簡稱宫内廳本)卷之九前頁所抄之施宿序補。

[14]爲時天人 “天”字底本原脱,據蓬左本、宫内廳本補。

[15]用之而不能盡 “不”字底本無,據宫内廳本補。

[16]取新法 “取”字底本殘損,據蓬左本、宫内廳本補。

[17]庶幾觀者 “觀”字底本原脱,據蓬左本、宫内廳本補。

[18]與劉沔書 “沔”字底本作“”,據蘇軾本集改。

[19]文和七年庚午六月未雲叟玄宜誌 此句有誤。按:“未雲叟”爲京都東福寺大機院住持。據大機院宗譜,他(八世東福月耕宜禪師)於文化九年(一八一二)示寂。此跋所署“文和七年庚午”,當爲“文化七年庚午”(一八一〇)之誤。因文和僅五年(一三五二——一三五五),無七年,且遠在未雲叟四百多年之前;又跋中“善惠軒”爲彭叔守仙(一四九〇——一五五五)所建之寺院,不應在文和年前,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