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大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宗福宫、二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尺、食实封壹阡户臣司马光。奉 敕编集。

梁纪下

普通二年五月,魏桓叔兴降。梁帝纪:七月,叔兴率众降。盖记奏到之日。今从魏帝纪。

七月,魏张普惠救义州,不及。普惠传云,弃邃城走。今从裴传。

三年十一月,魏初行正光历,大赦后魏律历志云:历成,会,孝明帝加元服,攺元正光,因命曰正光历。按帝纪,正光元年七月辛卯,加元服。三年十一月丙午,行正光历。今从之。西丰。侯正德明年,自魏逃归。梁书正德传:普通六年为轻车将军,顷之奔魏,七年自魏逃归。魏书萧衍传:正光二年,弟子正德来奔。南史正德传:普通三年为轻车将军,须之奔魏,又自魏逃归。六年随豫章王北侵,辄弃军走。北史萧宝寅传:正光四年表论考课后,乃云表论正德后乃云莫折大提反。按大提反在正光五年,唯南北史年月先后相近,今从之。

四年,魏破六韩拔陵反,魏帝纪,正光五年,破落汗抜陵反,诏临淮王彧讨之。五月,彧败,削官。按令狐德梤周书贺拔胜传,卫可孤围怀朔经年,胜乃告急于彧。然则拔陵反当在四年,盖帝纪因诏彧讨抜陵而言之,非拔陵于时始反也。周书作破六韩,今从之。卫可孤围武川。北史可作瑰,今从周书。

五年四月,魏贺拔胜见临淮王彧于云中。胜传六至朔州见彧。按后魏地理志,云中旧名朔州及攺怀朔镇为朔州,不容更以云中为朔州,今但云云中。五月,魏广阳王深魏帝纪作渊,今从列传及北史。

六年正月,魏元法僧杀高谅称帝,法僧传作高谟,今从魏帝纪。又魏纪云自称宋王,怯僧传及北史皆云称尊号,梁书法僧传云云称帝。按法僧立诸子为王,必称帝也,今从梁书。法僧遣子景仲来降,法僧传云:魏室大乱,法僧据镇,议欲匡复。既而魏乱稍定,将讨法僧,法□惧,归𣢾。按时魏乱未定,今从北史。

元略为魏所败。魏帝纪叙元略等事,便在庚申法僧叛下,不应如此之速,今移于月末。三月,元法僧驱彭城吏民万余人南渡。南史云:武官戍彭城者三千余人,法僧皆印额为奴,逼将南渡。魏书、梁书皆无此事。五月,魏李崇卒。魏帝纪在五月戊子。按长历是月乙巳朔,无戊子,今不书日。

魏安丰王延明等将兵二万逼彭城。南史陈庆之传云:众十万。今从梁书。六月,豫章王综与梁话淮阴苗文宠投魏军,南史综传:综夜潜与梁话、苗宠三骑开北门,涉汴河,遂奔萧城,自称队主,见延明而拜。延明坐之,问其名是不?答曰:殿下问人有见识者。延明召使视之,曰:豫章王也。延明喜,下地执其手,答其拜,送于洛阳。按魏书及北史鹿纾传皆豫有盟约,魏岂得不知人?魏书萧赞传作济阴芮文宠,北史作济阴苗文宠,今从南史。综更名赞。梁书、南史皆云攺名缵,今从魏书。北史、

延明令江革作大小寺碑。南史作文八寺碑,今从梁书。

十二月,魏恒农太守王罴。周书罴传:罴未尝为恒农太守。今从魏书。

七年六月,魏长孙稚为讨绛蜀都督。费穆传,穆为都督,平绛蜀,不应有尔都督。今从帝纪。

八月,元洪业杀鲜于修礼,请降于魏。葛荣杀洪业自立。北史广阳王深传云:深以兵士频经退散,人无斗情,连营转栅,日行十里,行达交津,隔水而阵。贼修礼常与葛荣谋,后稍信朔州人毛普贤,荣常衔之。普贤昔为深统军,及在交津,深使人谕之,普贤乃有降意。又使录事参军元晏说贼程杀鬼,果相猜贰。荣遂杀普贤、修礼而自立。与魏帝纪全殊,又其语杂乱难晓,今从帝纪。十一月,曹义宗逼新野,魏遣魏承祖、辛纂救之。梁书此年冬,新野降。魏书肃宗崩后,新野犹在,恐梁书误。盖梁自前年攻新野,此年魏使魏承祖救之也。又周于谨传云,孝昌二年,与辛纂讨义宗。今以为据。

大通元年正月,莫折天生寇雍州,羊侃传作莫遮,今从魏书。湛僧智围魏豫州。魏帝纪及曹世表传作湛僧,今从梁夏侯夔传。

十月,魏元庆和降。陈庆之破魏兵,王纬降。魏帝纪:九月辛卯,东豫州剌史元庆和以城叛。梁帝纪:十月庚戍,魏东豫州刺史元庆和以涡阳内属。夏侯夔传:湛僧智围元庆和于广陵,庆和请降,诏以僧智为东豫州,镇广陵。韦放传:普通八年,曹仲宗攻涡阳,放会之,灭主王伟降。陈庆之传:大通元年,隶曹仲宗代涡阳城主王伟降,诏以涡阳置西徐州。然则广陵、涡阳两处两事,梁纪庆和、涡阳之间,或更有脱字耳。魏纪九月,据闻庆和始叛之时。梁纪十月,据庆和降𣢾到日。按陈庆之传云自春至冬,今从梁纪十月为定。此别一广陵,非南兖州之广陵也。王伟当作王纬,盖草书之误也。

二年四月,魏长乐王子攸自高渚渡河。杨袨之洛阳伽蓝记高渚作霤波,今从魏书。巳亥,魏百官迎敬宗于河桥。伽蓝记云:十二日,尔朱荣军于芒山之北,河阴之野。十三日,召百官迎驾,至者尽诛之。长历是月戊子朔,十二日巳亥也。今从魏书。

荣杀魏高阳王雍以下二千余人。此史云荣惑费穆之言,谓天下乘机可取,乃谲朝士共为盟誓,将向河阴西北三里,至南北长堤,悉命下马西度,即遣胡骑围之。妄言丞相高阳王反,杀王公以下二千余人。荣传一千三百余人,今从魏纪。

赵元则应募为禅文,北史曰:时陇西李神俊、顿丘李谐、太原温子升并当世辞人,皆在围中,耻从是命,俯伏不应。按神俊等不应,何得不死?魏书本传皆无其事。高欢劝荣称帝。魏尔朱荣传曰:于是献武王与外兵参军司马子如等切谏陈不可之理。荣曰:愆误若是,唯当以死谢朝廷。今日安危之机,计将何出?献武王等曰:未若还奉长乐,以安天下。于是还奉庄帝。北齐书神武纪云:荣将篡位,神武谏恐不听,请铸像卜之,铸不成,乃止。盖魏收与北齐史官欲为神武掩此恶,故云尔。今从周书贺抜岳传。

十月,以元颢为魏王,遣陈庆之将兵送之。梁、魏帝纪皆云以颢为魏主,唯颢传作魏王。按魏封刘昶为宋王,萧宝寅为齐王,萧𧦴为梁王,皆俟得国然后使称帝耳。若颢在南巳称魏帝,当行即位之礼。又梁朝应以客礼待之,又颢不应再即帝位于涣水,盖由王字与主字止欠一点,故多致谬误。今从颢传。

中大通元年二月,魏济阴王晖业。梁书作徽业,今从魏书。

四月,元颢即帝位,攺元魏帝纪:去年十月,萧衍以颢为魏主,号年孝基,入据铚城。颢传:永安二年四月,于梁国城南登坛燔燎,年号孝基。今从之。陈庆之拔考城。魏书帝纪,克考城在辛丑后。今从梁帝纪。

五月,魏临淮王彧迎颢。彧传无迎颢事,而梁陈庆之、北齐宋游道传有之,盖魏史为彧讳也。

二年三月,魏万俟仵。北史作万俟行丑,今从周书。

六月,以魏汝南王悦为魏王,梁帝纪:中大通元年正月甲子,魏汝南王悦求还本国,许之。二年六月丁巳,遣悦还北为魏主。按魏书悦传,悦未尝归,魏复入梁。今删去元年事。

万俟道洛归略阳贼帅王庆云。魏帝纪作白马龙涸胡王庆云,今从尔朱天光传。

八月,遣兵送魏王悦至境上。悦传云:立为魏主,号年更兴。衍遣其将军王僧辩送置境上,以冀侵逼。按僧辩传未尝送悦,盖王弁耳。魏邢邵峦之族弟北史邢峦卷首排目云:族孙臧邵,而卷中乃云:峦叔祖佑,佑从子蚪,蚪子臧邵。魏书亦云峦从祖佑。然则臧邵乃峦族弟,非族孙也。

尔朱荣妻乡郡长公主。北史世隆传作北乡郡公主,今从魏帝纪。九月,荣至洛阳,魏帝纪曰:辛卯,荣天穆自晋阳来朝。按北史,九月,初荣至京,十五日天穆至。是月田戍朔。辛卯乃十八日,非也。

尔朱世隆走,贺拔胜不从。周书及北史云,胜复随世隆至河桥,胜以为臣无雠君之义,遂勒所部还都,庄帝大悦。今从魏书。十月,尔朱拂律归魏书无拂律归名,伽蓝记有之。按尔朱度律时在世降所,或者拂律归即度律也。

魏,源子恭镇太行丹谷,伽蓝记云:源子恭、扬宽领步骑三万镇河内。今从魏书。尔朱世隆至长子。魏帝纪云:世隆停建兴之高都。今从世隆传。

十二月,尔朱兆从河桥西涉渡,伽蓝记云:从雷波涉渡。今从魏书兆传。魏城阳王徽抵寇祖仁家,魏书作寇祢。按寇讚诸孙所字皆连祖字,或者名弥字祖仁,今从伽蓝记。

尔朱兆召高欢并力。北齐慕容绍宗传:兆召高祖绍宗谏曰:今天下扰攘,人怀觊觎,正是智士用策之秋。高晋州才雄气猛,英略盖世,譬如蛟龙,安可借以云雨?兆怒曰:我与晋州推诚相待,何得辄相间阻?囚绍宗数日,乃释之。北史绍宗语在神武请帅降户就食山东下。按兆始召欢以自救,非猜嫌之时,今从北史。二年二月,魏广陵王恭阳瘖伽蓝记云:庄帝疑恭奸诈,夜遣人盗掠衣物,拔刀剑欲杀之。恭张口以手拈舌,竟乃不言。庄帝信其真患,放令归第。今从魏书。

尔朱兆监军孙白鹞。北史作白鸡,今从北齐书。

四月,尔朱仲远使魏僧勉讨崔祖螭,斩之。北齐李浑传:普泰中,崔社客反于海岱,攻围青州,以浑为征东将军都官尚书,行台赴援。而社客宿将多谋,诸城各自保固,坚壁清野。诸将议有异同,浑曰:社客贼之根本,若简骁勇,衔枚夜袭,径趋营下,出其不意,咄嗟之间,便可擒殄。如社客就擒,则诸郡可传檄而定。诸将迟疑,浑乃送行。未明,达城下贼徒惊散,擒社客斩首。法洛按其年时事迹,与祖螭略同,未知社客即祖螭,为别一人也。今从魏帝纪。

六月庚申,高欢起兵信都,魏书帝纪起兵在庚申,北齐书帝纪在庚子。北史魏纪、齐纪亦然。今从魏书纪。

魏杨愔见高欢于信都。北齐书愔传云。愔父津为并州剌史。愔随之任。俄而孝庄幽崩。愔时适欲还都。行达邯郸。过津义从杨宽家。为宽所执。至相州。见剌史刘诞。以愔名家盛德。甚相哀念。遣队主巩荣贵防禁送都。至安阳亭。荣贵遂与俱逃。乃投高。昂兄弟僭窜累载。属齐神武至信都。遂投剌辕门。即署行台郎中。按时齐神武巳在信都。言潜窜累载,误矣。又云孝庄幽崩而愔,欲还都见执,皆非也。

四年四月,高欢以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北史:薛孝通为中书郎,以关中险固,秦汉旧都,须预谋镇遏,以为后计。纵河北失利,犹足据之。节闵帝深以为然,问谁可任者。通与贺拔岳同事天光,又与周文帝有旧,二人并先在关右,并推荐之。乃超授岳督岐、华、秦雍诸军事、关西大行台、雍州牧。周文帝为左丞,孝通为右丞,赍诏书驰驿入关,授岳等同镇长安。后天光败于韩陵,节闵遂不得入,关为齐神武幽废。按天光尚在,节闵安敢除岳镇中?今从魏书。

高欢欲立汝南王悦,闻其狂暴,乃止。魏书悦传云:神武令人示意悦,既至,清狂如故,动为罪失,不可扶立,乃止。按悦时犹在梁境,比召至洛,往返几日,盖神武闻其所为而止耳。五年正月,魏窦泰破尔朱兆。魏帝纪:正月庚寅朔,甲午,齐献武王自晋阳出讨兆。丁酉,大破之于赤洪岭。北齐帝纪:出兵在去年,破兆在今年。按岁首宴会,不应直至八日,今从齐书。五月,魏王早等来降。梁帝纪:六月巳卯,魏建义城主兰宝以下邳城降。今从魏书。七月,魏以贺拔允为太尉。魏帝纪作贺拔渥。按允字阿鞠埿,盖埿字误为渥耳。六年正月,魏泉企讨民夷,平之。北史作泉仙,今从周书。

六月,高欢表魏主,库狄干等将兵自来违津渡。丘悦三国典略作朱违津,今从北齐书、北史。

七月,高欢引军渡河。元斌之绐魏主云。欢兵已至。魏书斛斯椿传云:椿惧已不免,复启出帝,假说游声以劫胁帝,帝信之,遂入。 按齐高祖举兵向洛,而云椿劫胁帝,不亦诬乎?此乃魏收欲媚齐人,重椿之罪耳。今从齐高祖纪及北史椿传。

九月,欢使薛瑜守潼。 北史作薛瑾,典略作薛长瑜,北齐帝纪作薛瑜,今从北齐书。十月,欢至洛阳。齐书、北史皆云九月庚寅还至洛阳。按欢九月已酉克潼, 已酉九月二十九日也,不容庚寅巳还至洛阳,庚寅乃九月十日也。闰月,蛮酋樊五能北史作樊大能,今从魏书。

大同元年十一月,魏元罗降。典略在七月,今从梁帝纪。

二年正月,魏人围曹泥。北齐书、典略皆云周文围泥,周书不言,故但云魏人。二月,东魏以高澄为尚书令,加领军。京畿大都督。魏帝纪:为尚书令、大行台。大都督。北齐文襄纪:天平元年,为尚书令,大行台,井州剌史,入辅朝政,加领军左右京畿大都督。按尚书令不在外,大行台不在内,今两舍之。

东魏孙搴卒,陈元康为功曹。典略孙搴卒在大同十年四月。按搴卒然后陈元康为功曹。高慎叛高,澄巳令元康救崔暹。邙山之战,元康又劝高欢追宇文泰,事并在九年。北史元康传又云草刘蠡升军书。按蠡升灭在元年,孙搴二年犹存,今不取。然则搴卒宜置于澄入辅之下。

五月,魏万俟普奔东魏。普降东魏事,北齐书帝纪在三月甲午,典略在六月,北史齐纪在六月甲午。周书帝纪、北史魏纪、齐纪在五月,今从之。

十二月,东魏清河王袒卒。国典云:袒为高欢所鸩。典略周太祖数欢罪,亦云杀袒。魏书、北史皆无袒传,而帝纪皆云袒薨,今从之。

三年闰九月,高欢自蒲津济河。北齐帝纪:十一月壬辰,神武自蒲津济。魏帝纪:十月壬辰,败于沙苑。按长历十月壬辰朔,北齐纪误也。

四年二月,东魏侯景攻广州,降之。典略,侯景克广州在十一月。按北史魏文帝纪:二月,东魏陷南汾、颖、豫、广四州。今从之。

三月,高欢解大丞相,顷之复故。北齐帝纪止有高祖解丞相年月,而无复故之。又按兴和元年议历有丞相田曹参军信都芳,盖因邙山之捷而复也。

五月,东魏郑伯猷来聘。魏帝纪在二月丙辰,盖始受命时也。今从梁帝纪。七年正月,宕昌王梁弥定立。梁帝纪作弥泰,今从典略。

十二月,刘敬躬以妖术惑众。北史作敬宫,今从梁书。

八年十二月,东魏杨斐来聘。典略作阳斐,今从魏书纪。

九年三月,东魏大破魏兵,斩首三万余级,北齐书云:俘斩六万计。今从北史彭乐传。东魏尉兴庆战死。典略作尉兴敬,今从北齐书、北史。

东魏军士逃奔魏者,告以高欢所在。周贺拔胜传云:太祖见齐神武旗鼓,识之。今从典略。

十一年六月,杨㬓、陈霸先至交州。典略作十二月癸丑至交州,姚思廉陈书帝纪在六月,今从之。

中大同元年正月癸丑,杨㬓等克嘉宁城。典略作乙未,今从梁帝纪。三月,幸同泰寺讲经。典略云:癸卯,诏以今月八日于同泰寺设无遮大会,舍朕身及以宫人并所王境土,供养三宝。四月丙戍,公卿以钱二亿万奉赎。按韩愈佛骨表云:三度舍身为寺家奴。若并此则四矣。今从梁书。

九月,李贲屯典澈湖。典略云:渡武平江,据新安村。今从陈帝纪。

十月,高欢攻玉壁五十日,士卒死者七万人。北史韦孝宽传云:苦战六旬,伤及病死者什四五。今从北齐书。

太清元年三月,侯景请以十三州内附。梁书景传云:与豫州剌史高成、广州剌史暴显、颍州剌史司马世云、荆州剌史郎椿、襄州剌史李密、兖州剌史邢子才、南兖州剌史石长宣、济州剌史许季良、东豫州剌史丘元征、洛州剌史尔朱浑愿、杨州剌史乐恂、北荆州剌史梅季昌、北杨州剌史元神和等,阴结私图,克相影会。萧韶太清纪又有兖州剌史胡延、豫州剌史傅士哲、杨州剌史可足浑洛无、邢子才。典略有荆州剌史库狄畅,无高成、暴显、许季良、尔朱浑愿、乐恂、梅季昌。今依梁书,而太清纪有两豫州,盖前官也。

是岁正月乙卯,帝梦中原牧守皆降。典略云:去年十二月夜梦。今从梁书。四月,东魏李系来聘。魏帝纪作李纬,今从本传。

六月,东魏韩轨等围颍川,闻魏李弼等将至,引还。周书帝纪:三月,李弼救侯景。今从典略。

高澄使高德政佐弟洋。北史作德正,今从北齐书。

十二月乙亥,以元贞为咸阳王。梁帝纪作戊辰遣贞,今从典略。

二年正月,侯景众溃,昼夜兼行,追军不敢逼。典略云:昼息夜行,追军渐逼。今从梁书。

羊鸦仁弃悬瓠,羊思达弃项城。典略在六月,今从梁帝纪。

三月,屈獠洞斩李贲。陈高祖纪云太清元年,盖谓破贲之年。今从梁帝纪。

八月,侯景启请戮羊鸦仁。梁书、南史皆云并抑不奏,典略朱异拒之云云,今从太清纪。

侯景反,西攻马头。梁书云:执太守刘神茂。按神茂素附于景,无烦攻执。今从太清纪、典略。十月庚寅,景陷谯川,太清纪云:十三日,陷谯城下。又云:十三日以王质巡江。遏防典略上作庚戍,下作庚子。按此月戊子朔,盖三日庚寅也。

太子戎服入见,上禀受方略。太清纪云:太宗见事急,乃入,面启高祖曰:请以军事并以垂付,愿不劳圣心。南史云:帝曰:此自汝事,何更问为?今从典略。

十一月,陈昕说范桃棒降。太清纪、南史皆云:桃棒求以甲士二千人来降,以景首应购。今从典略。

乙酉,邵陵王纶进军玄武湖侧。太清纪云二十九日,典略云壬午,今从梁帝纪。景擒庄丘慧、霍俊等。典略作广陵令崔俊,南史作直合将军胡子约、广陵令霍俊,今从太清纪。

鄱阳世子嗣军于蔡州,梁帝纪作张公洲,今从太清纪。

湘东王绎遣王僧辩将舟师万人东下。太清纪云,僧辩将精卒二万,今从梁书。

十二月,宣猛将军李孝钦梁帝纪作李迁仕,今从太清纪。

三年正月庚申,朱异卒。梁帝纪作乙丑,今从太清纪、典略。

甲子,湘东世子方等军至。梁帝纪作戊辰,今从太清纪。

二月庚子,南康王会理等众三万至马卬洲,梁帝纪作丁未,今从太清纪、典略。典略云:至于琅邪。今从太清纪、梁帝纪。移军江潭苑。梁帝纪作兰亭苑,今从太清纪、典略。

三月,初闭城之日,擐甲者二万余人。南史作三万,今从典略。南安侯骏说邵陵王纶、典略云:纶巳下咸说柳仲礼如此。今从太清纪。

柳津言邵陵仲礼不忠不孝。典略云:柳仲礼族兄晖谓仲礼曰:天下事势如此,何不自取富贵?仲礼曰:兄今若为取之?晖曰:正当坚营不战,使贼平台城,囚天子,徐而纵兵,既破之后,复挟天子令诸侯也。仲礼纳之。按景既克城,则人情皆去,援军自散,仲礼安能帅以破景?仲礼闭壁不出,自为重伤而惧耳,非用晖计也。今从太清纪及南史。太清纪。又云:景尝登朱雀门楼,与之语,又遗以金。自是以后,闭壁不战。典略云,遗以金,镮亦以近诬,今不取。

景矫诏大赦,自加官。梁帝纪无赦,加景官在庚午。今从太清纪。

己巳,景以诏解外援军。典略在庚午,梁帝纪在辛未。今从太清纪。

北青州剌史王奉伯降东魏,典略作南冀州,今从太清纪。明少遐等弃城走。梁帝纪在四月,今从太清纪。

五月甲申,景遣李贤明攻宣城,不克。典略在四月,今从太清纪。六月丙戍,以南康王会理为司空。梁帝纪作戊戍令,从太清纪。丁亥,立宣城王大器为太子。太清纪云七日,今从梁帝纪及典略。

壬辰,封皇子大心等为王。太清纪、典略并与立太子同日,今从梁帝纪。上甲侯韶征兵江陵。梁帝纪在五月,今从太清纪。丙午,吴盗陆缉。典略作戊子,陆黯,今从太清纪、南史。

癸丑,侯景杀临贺王正德。典略五月,正德死。今从太清纪、南史。

景封元罗等十余人皆为王。太清纪在八月二十八日,今从典略。景杀永安侯确。太清纪确死在九月,今从典略。

湘东王绎使世子方等讨河东王誉。太清纪云:初上遣咨议参军周弘直往湘州报河东王誉云:侯景既须扑灭,今欲遣荆州兵力,使汝东往,但使诸萧有一人能匡国难,吾无所惜。誉对弘直攘袂云:身始至镇,百度俱阙,征伐之任,便未能行。又遣舍人虞预至誉所曰:周弘直还,知汝必不能自出师,吾今便长驱席卷,还望三湘兵粮以相资给。誉又拒绝,意色殊惯。上又遣录事参军刘玨往雍,宣旨于岳阳王𧦴曰:吾舟舰足乘,唯粮仗阙少。湘州有米,巳就誉求,雍部精兵,必能分遣。行留之计,尔自择之。𧦴答曰:兵马蕃捍所须,非敢减撤。襄阳形胜之地,岂可暂虚!㲄出,谓雍州别驾甄玄成曰:观殿下辞色,曾无匡复之意。卿是股肱所寄,可相毗赞邪?答曰:樊,沔冲要,皇业所基,人情骁勇,山川险固。君其雅识,宁俟多言。㲄曰:本论东讨,共征獯逆,义异西伯,非敢闻命。于是湘、雍二蕃成乱谋矣。是月,上遣世子方等往湘州,具陈军国之计。诫方等曰:吾近累遗使往湘,并未相唇齿,今故令汝至彼,必望申吾意。若能得相随下,可留王冲权知州事。誉遂不受命,潜图构逆。此皆萧韶为元帝隐恶饰辞耳。今从梁书、南史。

七月,陈霸先擒兰裕等。太清纪擒裕在八月,今从陈书。丁卯,鲍泉伐湘州。太清纪作八日,或者八日受命,丁卯乃行也。

庚午,以南康王会理兼尚书令。太清纪在八月二十六日,今从典略。八月,东魏高澄以兰京为膳奴。陈元康传作兰固成,今从北齐帝纪。九月,岳阳王𧦴伐江陵,兵败,守者杀张缵。太清纪云:𧦴使制文檄,缵曰:吾蒙朝廷不世之荣,又荷湘东王国士之眷,今日虽死,义无操笔。及军败,将杀之,缵曰:若使南师必振,北贼将亡,吾虽死无所恨。遂杀之,弃尸于江陵北湖。又云:诸将并欲追蹑,上以如子之情,情所未忍,曰:彼不应来而来,明其为逆;我应逐不逐,见我之弘。此盖亦萧韶之虚美,今从南史。

十一月乙卯,葬武帝。太清纪云:十四日,梓宫达于修陵。今从梁书。邵陵王纶奔鄱阳。南史云:东土皆附纶,临城公大连惧将害已,乃图之。纶觉之,乃去。今从典略。

十二月庚寅,宋子仙执南郡王大连。典略云:十二月庚子朔,擒大连。按是月壬午朔,今从太清纪。

太宗大宝元年正月,陈霸先进军南康,太清纪在二月,今从陈帝纪。南康王恪推邵陵王纶承制置百官。太清纪云:三月,纶逼夺恪州,徙恪于郡廨。今从梁书典略。

魏杨忠败柳仲礼于漴头。太清纪作潼头,在去年十二月,今从典略。

二月,侯子鉴克广陵,城中无少长皆杀之。太清纪曰:城中数百人。典略曰:死者八千人。今从南史。

五月乙卯,鄱阳王范卒。典略作已酉卒,今从太清纪。

丙辰,东魏主禅位于齐北齐书、北史高德政传云:五月六日,留咸阳王坦等。七日,司马子如等至邺。九日,文宣至城南顿。按后魏书、北史帝纪皆云,辛亥,王如邺,甲寅,加九锡。丙辰,魏主逊位,戊午,王即帝位。典略:辛亥,王还邺。以长历推之,此月己酉朔,皆不与德政传日相应。盖辛亥始自晋阳如邺,非到邺之日也。

武陵王纪,使世子圆照帅兵东下。南史云:六月辛酉,纪遣圆照东下。按六月己卯朔,无辛酉,典略在五月,或者五月辛酉欤?

六月丁亥,齐主立李后。典略在五月乙丑,今从北齐帝纪。

庚子,羊鸦仁奔江西,盗杀之,太清纪在十月。令从梁帝纪、典略。高凉洗氏。典略作沈氏,今从隋书

七月,侯景以侯镇为湘州刺史。太清纪在十一月,今从典略。

八月甲午,

湘东王绎遣王僧辩等趣江、郢。典略云:九月戊申朔,绎遣僧辩。按太清纪事在八月末,今从梁简文帝纪。

九月,任约据西阳、武昌,梁帝纪在十一月,今从太清纪。

任约擒衡阳王献送建康,杀之。梁帝纪在十一月,今从太清纪。

十月,立皇子大钧等为王。太清纪在十一月十四日,今从梁帝纪。

十一月,武陵王纪帅诸军发成都,南史云:十一月壬寅。按是月壬子朔,无壬寅。侯、景自出屯晋。熙,典略:七月,景军次濡须,使梁仲宣知留府事。按典略:九月,景请梁妃主同宴。梁帝纪:十月乙未,景逼太宗幸西州,不容。七月巳在濡须,今囚南康王会。理事见之太清纪。梁书、典略、晋熙皆作皖口,今从南史。

王伟杀南康王会理,典略云:十二月癸未,建安侯贲等告会理。梁帝纪:十月壬寅,景害会理。今从太清纪。侯景杀武林侯咨。太清纪在会理死前,今从南史。

二年正月,湘东王绎遣尹悦等将兵趣武昌,典略在去年十一月,今从太清纪。

张彪将赵棱、孙凤败走。典略:去年十一月,彪自围钱塘,与赵伯超战,败于临平,死者八万余人,走还剡。伯超兄子棱在彪军中,谋杀彪,伪请与彪盟,引小刀披心出血自歃。彪信之,亦取刀剌血报之。刀适至心,棱以手按之,刀斜入不深,彪顿绝。棱谓巳死,出外告彪诸将云:彪巳死,当共求富贵。彪左右韩武入视之,彪巳苏,细声谓曰:我尚活,可与手。武遂诛棱。彪复奉表于湘东王绎。今从太清纪。

二月,魏杨忠执邵陵王纶。太清纪云:宇文泰遣忠袭纶,诈称来相礼接,纶白服与相见,执而害之。今从梁书、南史。

齐遣曹文皎使于江陵,典略在正月丙午朔,今从太清纪。

陈霸先擒李迁仕,斩之。太清纪在四月,云:迁仕追霸先于雩都县,连营相持百余日。是月,广州剌史萧勃遣欧阳隗水步万余人来援,隗与战,大破之,斩迁仕首,余党悉降,霸先引军前进。今从陈书。闰月,侯、景发建康。梁帝纪:三月丁未,景发京师。典略云:闰三月丁未。按乙卯,徐文盛克武昌,不容丁未,景巳发建康。闰三月甲戊朔,无丁未,盖字误也。四月壬戍,景众济江。梁帝纪作甲子,今从太清纪。

六月,景别将支化仁镇鲁山,梁帝纪作魏司徒张化仁。按魏司徒安得为景守城,今从典略。范希荣行江州事典略云:江州刺史。今从太清纪。

余孝顷遣兵救鄱阳,于庆走。长历:六月癸卯朔,太清纪:一曰庆走,二曰擒任约,三曰景走。今从梁帝纪。

七月丁亥,侯,景还至建康。典略作六月壬戍,太清纪作七月二十日,今从梁帝纪。八月壬戍,豫章王栋即帝位。典略作壬辰,误。今从太清纪。

景杀南郡王大连于姑熟。太清纪云于九江,今从梁书。十月,宜丰侯循。南史作修,今从梁书。

丙辰,王僧辩等启湘东王绎上尊号。典略作乙卯,今从太清纪。十一月戊寅,绎以安南侯方矩为中卫将军。梁书在八月辛亥,今从太清纪。

世祖承圣元年正月巳卯,侯子鉴等帅兵至合肥,典略:二月庚子,子鉴等围合肥,克其罗城。今从太清纪。

突厥子弟谓之特勒。诸书或作特勤,今从刘昫旧唐书宋祁新唐书

三月,侯子鉴以鸼䑠千艘载战士。典略作乌鹊舫千艘,今从梁书。庚辰,王僧辩督诸军至张公洲,典略作戊寅,今从太清纪。

陈霸先于石头西落星山筑栅。陈书云,横陇立栅,今从典略。已丑,僧辩等上表劝进。梁帝纪:戊子,王以贼平,告明堂太社。巳丑,僧辩等奉表。按表文云:众军以戊子总集建康。岂是日告捷,即能达江陵乎?盖僧辩等以己丑日发表劝进耳。

四月,僧辩启陈霸先镇京口,陈纪:高祖应接郭元建还,僧辩启高祖镇京口。按是时徐嗣徽为南徐州剌史,盖霸先但领兵戍京口耳,未为剌史也。

羊鲲叱海师向京口,典略云:舟人李横文绐景向南徐州。今从梁书。

溧阳公主亦预食焉。典略云:复烹溧阳公主。今从南史。

五月,遣侍中丰城侯泰等谒山陵。梁书在四月,官为司空、太清。纪在此月,官太宰,今从典略。

九月,魏宇文泰遣西丰侯循还江陵。典略云:十月乙未朔,太祖谓循云云。按太清纪,是月循至江陵,今从之。

十一月,李洪雅保空云城。典略作空零城,今从梁书。

二年二月,突厥科罗立,号乙息记可汗。颜师古隋书突厥传云:弟逸可汗立。今从周书及北史。

三月,柔然又立邓叔子为可汗,魏书、北史、蠕蠕传皆云立铁伐为可汗,突厥传皆云立邓叔子为可汗,盖部落分散,各有所立也。

俟斤立,号木杆可汗。周书作木汗,隋书作俟斗木杆,今从北史。

魏宇文泰遣尉迟回伐蜀,典略在正月戊辰,今从周纪。

陆纳遣吴藏等据车轮。梁纪云:二月丙子。按长历二月无丙子,梁纪误。王僧辩至巴陵典略云:三月辛酉。按长历,是月癸亥朔,无辛酉,典略误。

宜丰,侯循让都督于僧辩。僧辩传云:与陈霸先让都督。今从典略。

四月丙申,僧辩军于车轮。典略作甲子,非也。今从梁纪。六月,湘州平。梁纪:乙酉,湘州平。按长历是月无乙酉,梁纪误。

七月辛未,苻升等斩公孙晃,降于王琳。典略作丙戍,今从梁书。九月,齐主遣邢景、远步大汗萨将袭建康。梁书作邢杲远步六汗萨,今从北齐书、北史。

三年正月,齐主破山胡,男子十三以上皆斩。北史作十二以上,今从典略。

宇文泰废魏主,立齐王廓。国典云:三月废帝,四月立恭帝。北史皆在正月,今从之。三月甲辰,以王僧辩为太尉。典略作二月甲子,今从梁纪。

五月,魏李迁哲徇地至巴州,牟安民降之。典略云:斩梁巴州剌史牟安平。今从周书、北史。

十一月甲寅,魏人百道攻城,梁纪作辛卯,误也。今从典略。

帝焚图书十四万卷。隋经籍志云:焚七万卷。南史云:十余万卷。按周僧辩所送建康书,巳八万卷,井江陵旧书,岂止七万卷乎?今从典略。

胡人牵帝使拜于谨。典略云:谨挥梁主令西至龙泉庙,出武陵、河东二王子孙于狱,列于沙州,锁械严酷,疮痍腐烂,引梁主使视之,谓曰:此皆骨 忍虐如此,何以为君上无以应接。武陵诸子先巳饿死,河东子孙亦应不存,今不取。

十二月,于谨选百姓男女数万口为奴婢。典略作五十万,今从梁纪、南史。

敬帝绍泰元年正月,梁王𧦴即帝位,周书𧦴传云:𧦴在位八载,保定二年薨。然则𧦴虽以甲戍年为魏所立,乙亥年乃即位,攺元也。

齐清河王岳进军临江。陆法和。宋莅降之。北史宋莅作宋茝,今从北齐纪。又北齐纪云:壬寅,岳度江,克夏首,送法和。按典略,甲午齐巳召岳还。今从之。

甲午,齐召岳还。使慕容俨戍郢州。梁纪:四月,法和降齐,使侯镇讨之。按齐主与王僧辩书云:清河王岳今次汉口,与陆居士相会。然则法和先巳降齐也。今从典略。

五月,王僧辩遣使送质于贞阳侯渊明。典略:三月辛卯,遣廷尉张种等送质于邺。按渊明五月始入建康,疑太早,恐非。

辛丑,渊明自采石济江。梁纪:七月辛丑,渊明济江,甲辰,入京师。北齐纪:五月,萧明入建业。按典略,五月庚子,僧辩逆渊明,辛丑济江,癸卯,至建康。今从之。

九月丙午。渊明逊位。梁书:九月丙午,帝即皇帝位,十月已巳,大赦攺元。按长历,丙午九月二十九日,已巳十月二十二日,岂有即位二十四日始攺元大赦乎?盖丙午复梁王位,十月乃即帝位耳。典略:丁未,废贞阳侯出就邸。今并从陈书。

十月,韦载以郡应杜龛。典略作韦载,今从梁、陈书。

王僧智据吴郡拒守。南史云:僧智奔任约。今从典略。陈霸先还建康。梁书:十一月庚寅,霸先还建康。按庚寅十一月十三日太晚,且庚寅以前,霸先巳有在建康与齐相拒事迹,今从陈书。

十一月癸未,侯安都袭胡墅。典略作己巳。按长历是月戊寅朔,无己巳。今从陈书。太平元年正月,陈蒨斩杜龛,梁书:太平元年正月癸未,杜龛降,诏赐死。陈书:绍泰元年十二月,杜龛以城降。明年正月癸未,诛杜龛于吴兴,龛从弟北叟、司马沈孝敦并赐死。典略:魏恭帝二年十二月,蒨命刘澄等攻龛,大败之,龛乃降。明年正月丁亥,周铁虎送杜龛祠项王神,使力士拉于坐,龛从弟北叟、司马沈孝敦并赐死。今从南史。

王僧智弟僧愔俱奔齐。梁书南史王僧辩传:僧辩既亡,僧智得就任约,约败走,僧智肥不能行,又遇害。僧智弟僧愔,位谯州剌史,征萧勃,及闻兄死,引军还。时吴州剌史羊亮隶在僧愔下,与僧愔不平,密召侯,镇见禽。僧愔以名义责镇,镇乃委罪于将羊鲲斩之,僧愔复得奔齐。陈书南史侯镇传则云,僧辩使其弟僧愔与镇共讨萧勃,及陈武帝诛僧辩、僧愔,阴欲图镇及夺其军,镇知之,尽收僧愔徒党,僧愔奔齐。典略:魏恭帝三年正月,初僧愔与镇共讨曲江侯勃。至是,吴州剌史羊亮说僧愔袭镇,而翻以告镇,镇攻之,僧愔奔齐。凡比诸说,莫知孰是,今约其梗概言之。

四月,侯安都袭齐司马恭。梁书云:壬午,安都袭恭。按长历是月乙巳朔,无壬午。五月,齐人诈许退师,典略云:五月,齐主在东山饮酒,投杯赫怒,召魏收于前,立为制书,欲自将西讨长安,令上党王涣将兵伐梁,于是涣南侵。按梁、陈、北齐帝纪及涣传皆无是事,今去之。侯安都擒齐乞伏无劳。南史作乞伏无芳,今从陈书。

十一月,齐并省一百五十三郡。北史作五十六郡,今从齐书。十二月,齐筑长城。去岁六月已云筑长城,而城名长短不同,不知与此为一事,为二事。北齐书、北史皆然,今两存之。

陈纪上

高祖永定元年二月,萧孜勃之从子陈书、南史周文育传皆作子,今从梁书帝纪。

南江州刺史余孝顷。典略作南康州剌史,今从梁书。

十月,侯安都等大败。典略云:乙亥,安都败。陈书云:是月败绩。按高祖以乙亥受禅,安都闻之而叹,岂同日乎?今从陈书。

二年二月,沈泰奔齐。北齐帝纪在八月,今从陈帝纪。

三月,齐司马消难降周,北齐帝纪:四月,消难叛。今从周书、典略。齐主自晋阳还邺,北齐帝纪:天保七年八月,帝如晋阳,不言其还。八年四月,帝在城东马射,敕京师妇女悉赴观,是在邺也。此月又言至自晋阳,六月乙丑,帝自晋阳北巡。则又复在晋阳,必有差玄,今不敢增损。

王琳奉梁永嘉王庄即帝位。北齐帝纪:十一月丁巳,琳遣使请立庄,仍以江州内属,令庄居之。十二月癸酉,诏庄为梁主,进居九派。今从陈书及典略。然陈书、典略皆云立庄于郢州。按琳时在湓城,盖始居江州,后迁郢州耳。

十一月,齐主刺尉子辉,北史作子燿,今从北齐书、典略。

齐常山王演因谏争被殴挞。北史孝昭纪云:文宣赐帝魏时宫人,醒而忘之,谓帝擅取,遂令刀环乱筑,因此致困。今从北史王晞传。

世祖天嘉元年二月,侍中袁泌。北齐书作长史袁泌,今从陈书。

齐常山王演出归第。北齐书孝昭纪云:除太传,录尚书,朝政皆决于帝,月余乃居藩邸。今从杨愔传。

可朱浑天和道元之子,典略云:道元弟。今从北齐书。

武卫娥永乐叩刀仰视。北齐书作领军刘桃枝,今从北史。

二年正月,合州刺史裴景徽北齐书作景晖,今从陈书。三年正月,周遣杜杲送安成王顼南归。典略作杜果,今从周书。闰二月,攺铸五铢钱。隋志在天嘉五年。今从陈帝纪。

九月丁亥,诏安成王顼代吴明彻攻周迪。陈书帝纪云:丁亥,迪请降,诏安成王讳督众军以招纳之。今从南史迪传。

四年正月,齐魏收除名。北齐书帝纪:正月乙亥,收为仆射,已卯除名。相去五日,不容如此之速,恐误,今去其日。

九月,周杨荐使突厥,复命典略在保定二年。按王庆传云:是岁乃兴入并之投,故置于此。

临海王。光大元年二月,安成王顼欲收韩子高,毛喜止之,陈书文沈后传云:安成王既专,沈太后忧闷,计无所出,乃密赂宦者蒋裕,令诱建安人张安国,使据郡反,冀因此以图高宗。安国事觉,并为高宗所诛。时后左右近侍,颇知其事,后恐连逮党与,并杀之。按后欲图高宗,而令安国据建安反,理不相涉。且后若实有此谋,高宗既立,后岂得自全。今删去。

到仲举、韩子高赐死。陈书子高传,死在光大元年八月。按华皎传,子高诛后,皎始谋叛。帝纪此年五月,皎巳谋反。又慈训太后令先言刘师知子高诛后,乃及余高。顷始兴王伯茂传,师知等诛后,伯茂乃进号中卫,然则子高传误也。

六月,齐封皇弟仁直为丹阳王。北齐书帝纪名统,今从列传。

九月,周元定以步骑数千围郢州,陈帝纪云步骑二万,盖夸诞之辞。今从周帝纪。

徐度执元定,尽俘其众。陈书云获万余人马四千匹亦恐夸诞今不取

资治通鉴考异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