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社会之风尚

隋唐之世,以社会风尚论,也是一个转变的时期。前此士庶的等级是很严的。这时候,因为士族贪图财利,和庶族结婚、通谱的渐多,彼此的血统,渐相混淆,实际的区别,就不如以前的严重。不过终唐之世,门第好的人,在社会上,还是有相当的地位;还有人喜欢和他们结婚的;用人,有时也还参考他的门第;这个只好说是等级制度的惰力性。到五代之世,社会经过一次剧烈的变动,这种风气,就荡然无存了。当士庶等级森严之世,士族的位置,是生来就高的,用不着钻营奔竞。当时所注重的是乡评。乡评虽然辨不出真正的好坏,表面上的好坏,是有凭据的。所以当时的衣冠人物,不敢有十分偭规越矩的举动。等级之制既坏,就不然了。唐朝的士风,是最坏的。上书干谒等事,都不以为耻。应试的士子,也有蹇驴破帽,奔走于王公大人之门的。[1]中叶以后,藩镇割据,士子亦往往依附他们,替他们效力。这是激成宋朝人讲气节、重名誉的一个原因。

日常生活之间,风尚亦随时转变。饮茶在南北朝以前,是南人之习,到唐朝,就渐渐的通行全国了。[2]古代礼服,都是上衣下裳。只有燕居的深衣,把衣裳连结为一。魏晋以后,渐次把衬在里面的袍衫,用作外服,而便服则转尚裙襦[3]。还没有以袴褶[4]为外服的。到隋唐时,则袴褶又渐通行,而成为戒严时的礼服。胡人所着的靴,也渐以之代履了。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后来渐渐用床,也都是跪坐。到胡床通行后,才渐有垂脚而坐的。桌椅等物,也就渐次兴起了。这许多事情,看似无关紧要,却也是中外文化的和合。

唐代之农工商业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全国的大多数,都是农民;所以农民生计的舒蹙,和国计民生关系最大。要农民生计宽裕,是要(一)地权平均;(二)谷物价格稳定;(三)还要海内太平,赋役轻简。在唐初颇是其时。租庸调的制度,到后来,渐渐的废坏了,在初行时候,总该比较完整的。这时候的地权,也该较为平均。调剂谷价的法子,自汉以来,是靠常平仓。当新谷登场时,由国家收买若干,以提高谷价。到明年青黄不接时,用平价卖出。这本是很好的法子。但是到后来,谷物的市场广了,而官家的资本甚微,就不能控制谷价。隋朝的长孙平,乃又创义仓[5]的法子。丰收之年,劝人民随意出谷,即在当社,立仓存贮。到凶荒之时,即以之充赈济。此法令人民自谋,并令人民自行管理,尤其尽善尽美。虽然后来有因管理不善,移之于县,以致全失初意的;日久懈怠,也未必全国都能举办;然而既有这个法子,以后总有一部分能照办的地方。这于农民生计,也大有裨益。再加以唐初海内太平,兵革不作;对外的战争,也不甚影响到国内;人民自然要富庶安乐了。但是太平渐久,则资本的蓄积渐多,人民总有遭遇不幸的。况且生计渐见宽余,则生活程度,也随之而提高。一遇水旱凶荒,就不免要流离失所。而并兼的现象,就要随之而起。到玄宗开元时,已经很厉害了。

农工两业的智识技能,颇有从外国输入的。譬如制蔗糖的法子,就是唐太宗时取之于北印度。[6]又如琉璃一物,中国人本不会制造。北魏太武帝时,有大月氏人到中国来,说是会造的。乃令其采矿山中,试行制造。一时所造颇多,成绩也很良好。[7]后来不知怎样,其法又失传了。隋时曾在广州招致西域人,想设法制造,没有成功。然而制瓷之术,却因此而大有进步。唐代昌南镇的瓷器,就是后世景德镇的瓷器的根源。[8]

商业,也是很兴盛的。全国可通的水路,都是运输所资,即陆路亦极活跃。只要看唐人诗中“估客”“估帆”等字样,也可见得其兴盛的情形。对外:隋时已设有互市监,这是管理西北陆路的贸易的。唐朝又在广州设立市舶司,以管理海路的互市。因为商业资本的盛大,而当时所用的货币是铜钱,不足则参用布帛,运输既苦不便;就是计其总额,怕亦不足供流通之用。于是汇兑的法子开始发现。这便是唐人所谓飞钱。把钱交给公家的机关或富豪,托其汇划,商人便可轻装前行。这也可见得当时商业的发达。

唐代佛教之发达,辟佛的议论,是盛于唐朝的。唐朝的韩愈,做了一篇《原道》。对于道佛两家,都深加诋斥。这一篇文字,最为后来辟佛的人所称诵。天下事,看反对方面气焰之盛,便知道其本身是一个权威。所以我们看唐宋时代辟佛的议论之多,便知其时的佛教,正在兴盛。佛教是有大小乘之分的,唐时所盛行的是大乘。大小乘的区别,是小乘还有畏怖生死之念,不离乎缘觉、声闻的境界。[9]大乘则说非行“菩萨行”,不能成佛的。所谓菩萨,便是处处以利他为念的;和我们寻常人念念以自己为本位的,恰好相反。至其对于佛的观念:则小乘所崇拜的,就是释迦牟尼其人。大乘则说佛有三身:释迦牟尼这个人,是佛的报身。[10]从生物学上说,他是同我们一样的。至于和自然法无丝毫不合;我们所做的事,而合乎自然法,他就会保护我们,给我们福利;不合乎自然法,他就会惩戒我们,给我们祸灾;这个是佛的法身,实在不是指具体的一个人,而只是自然法的写象。至于笃信佛教的人,有一种特异的感觉,如临终时见佛来接引之类,则是我们的意念所造成,所以谓之应身。名为佛,还只是一种心理现象。所以大乘的说法,是没有迷信的意味的。

唐代佛教宗派之大概

佛家的宗派,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略如下表所列。佛家看得一切事,都是因缘际会所成,没有自性的。所以说万法皆空。性相两家,就是阐明此义的。《华严经》则发挥“菩萨行相”,具体的叙述一个菩萨的样子给我们看。这三家,都是有教理可讲;可以从学问上研究的;所以称为教下三家。禅宗则单从心体上学习禅定,求其彻悟,用不着什么学理上的研究;所以不立文字,[11]称为教外别传。佛家的修持方法,是要一心不乱的。所谓“十二时[12]中,常念于法”,就是不论什么时候,不起一点不合理的念头。这事谈何容易?所以有一种简便的法子,教人家一心念佛,自然没有工夫再去想不正当的念头了。这是净土宗所提倡的法子。因其简便易学,所以在社会上流行最广。现在手持念珠,口中宣诵佛号的,所行的还是这一宗的方法。不过念佛有“观”“想”“持名”[13]之法,他们只行着一个持名;而且口诵佛号,而心不在焉,那就全失净土宗的本意了。密教是另有修持方法,非传授不能明白的。现在蒙古、西藏所行的喇嘛教,就是密教。在中国内地,已经失传。

唐代道教之改革

北魏时所崇奉的道教,本来是从三张[14]之法,变化而来的。虽然渐次脱离秘密教的地位,然而方士的色彩,还很浓厚。本来道教的内容,是很复杂的。所谓“清净一说,炼养服食一说,经典科教又一说”。[15]唐朝因自己姓李,道家所崇奉的老子,也姓李,就把他认为远祖尊称他为玄元皇帝。在中央特设崇玄馆,为管理道教的机关。科举中也有道举一科,是考试《老子》的。

清净之说,算是道家的哲理。炼养服食,是沿袭方士。经典科教,则是模仿佛家的。从唐朝以后,道教的地位更高,秘密教的色彩,渐次除尽。炼养服食,大家也不甚看重了,只是以清净为其教义。在社会上,靠着他的经典科教,和佛教并行。

唐代西方宗教之东渐

西方的宗教,推行到东方来的,要以祆教[16]为最早。此教为纪元前五六百年时波斯人苏鲁阿士德[17]所创,以光明代表净善,黑暗代表秽恶,崇拜火和日月星辰。中国人称为胡天,亦称为火祆。南北朝时,即已输入中国。唐时波斯为大食所灭,祆教徒在西方,受了压迫,颇有东来的。两京和碛西诸州,都置有祆祠。次之是基督教。其教徒阿罗本,于公元635年到中国。太宗许其立寺,称为波斯寺。玄宗时改称大秦。其教徒自称其教为景教。[18]又有摩尼教,是公元前3世纪,波斯人摩尼[19]所创的。其初输入,在唐武后之世。此教为回纥人所信。中叶后,回纥人入中国的多了,此教亦随之而盛。两京和长江流域,都有其寺。此等宗教,在教理上,无甚可以补中国的不足之处,所以其流行远不如佛教之广。唐中叶后,回纥人在中国颇为横行,久为中国人所恶,只因忌惮他的势力,隐忍着他。九世纪中叶,回纥败亡。其时唐朝的皇帝是武宗,是个相信道教的。于是乘机把佛教和火祆、景教、摩尼教等,一概废掉。佛教因根柢深厚之故,武宗死后,旋即恢复。其余诸教,就不能复盛了。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小结】

(一)南北朝时等级之制,为什么会破坏?

(二)唐代的士风如何?

(三)为什么茶税起于唐时?

(四)衣裳之制,和现在哪一种衣服相像?袴褶之制,和现在哪一种衣服相像?袍衫之制,和现在哪一种衣服相像?

(五)要农民生计宽裕,要有什么条件?

(六)试述常平仓和义仓、社仓的大略。

(七)唐代农工的智识技术,有何从外国输入的?

(八)隋唐时代管理互市的机关是什么?

(九)飞钱是钞票不是钞票?

(十)唐代辟佛最有名的是什么人?

(十一)佛教大小乘教理的区别,大略如何?

(十二)试述佛教重要的宗派。

(十三)唐代道教有什么变迁。

(十四)唐时传入的外教,共有几种?为什么不能盛行?

* * *

【注释】

[1] 见《文献通考》卷二十七引江陵项氏的话。

[2] 见《唐书·陆羽传》。

[3] 襦是短衣之名。

[4] 褶是一种短的衣服,着在外面的。袴褶之服,谓不着袍衫,又不着裙,径以袴褶为外服。参看第一编“上古史”第四章。

[5] 义仓是专以赈济为目的的。南宋时朱熹所创的社仓,则平时也可以借贷给农民做资本,所以其办法更为进步。至于以社为范围,由人民自行管理,则和义仓是一样的。

[6] 见《唐书·摩揭陀传》。古代只有米麦所做的糖。

[7] 见《北史·大月氏传》。

[8] 见梁启超《世界史上广东之位置》。

[9] 畏怖生死,是说怕不能成佛,死了仍入轮回。缘觉,谓因所遇的缘而自行觉悟。声闻,是听了人家的说法,才觉悟的。

[10] 佛说做了什么事情,就该受什么报应。佛在没有成佛的时候,所做的事情,也是应该受报的。所以他最后一次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做一个人,也是前此所做的事情当然的报应,所以谓之报身。

[11] (11)佛教的每一宗,都有经(佛所说)论(佛教徒所说)为其根据,只有禅宗是没有的。

[12] (12)从前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记一昼夜的时刻。每一时,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13] (13)观如观看佛像。想如没有佛像时,冥想有一个佛像。持名,就是口诵佛号。

[14] (14)谓张衡、张陵、张鲁。见第二编“中古史”第四章。

[15] (15)见《文献通考·经籍考》。

[16] (16)音他烟切。就是胡天的天字,加一个示字的偏旁。

[17] Zoroaster.

[18] (18)唐时景教教徒,立有一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其事在公元781年。约公元1625年,在长安出土。

[19] M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