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自武王伐纣以后,被各方诸侯尊为天子,建都在长安注2,称为西周。在这西周时,有周公、召公共同治理国家政事,把礼仪官制,详细地定出制度,中国的文化,到了西周才得称为极美备的时代。后来西方的犬戎作乱,周朝迁都避乱,国事也从此不振了。

幽王便是西周末了的君主,因为他沉迷女色,招出犬戎之祸来,身死国蹙(cù),到他的儿子平王,迁都到洛阳,以避犬戎之祸,此后便称东周。

幽王本娶了申国之女为后,叫做申后,生了一子,名叫宜臼(jiù)。照周朝的制度,王后的长子,应立为太子,日后国王死了,就由太子继位做国王的,所以这宜臼,自然被立为太子。

一年,幽王亲自领兵去讨伐褒(bāo)国。褒国见着天子亲来讨伐,很是恐怕。这时幽王用了虢(guó)石父做上卿的官,这虢石父为人,善于巧言,最会迎合的,所以幽王很加信用。褒国便送了虢石父许多金宝,请虢石父代向幽王求情,愿贡献美女珍宝,以赎罪过。幽王许了,便退兵回朝。

这褒国所送美女之中,有一个名叫褒姒(sì),是一个绝色的美女。说起这女子的来由,有些近乎神话,但是古代的历史,神话一类的事也多,何妨说说,也觉有趣呢。

原来这褒姒的来历,还远在千余年前的夏朝呢。相传在夏朝时,夏帝的朝廷上,来了两条龙,夏帝就卜卦质问:是杀掉的好呢?还是逐走的好呢?还是留住的好呢?这卦的爻(yáo)辞上,都不赞成。最后夏帝又问:将二龙所吐的涎(xián)沫,用木柜藏好保留着,如何?卦辞上方说大吉。于是夏帝把柜将龙涎藏着,那龙也就自去了。这柜自夏朝亡了,传之于商,商朝亡了,又传之于周,历千余年,从来没有人开发过,直到周朝的厉王(幽王的祖父),他的好奇心重,定要打开它来看个究竟。待厉王开发时,这柜里的龙涎,流遍在朝廷之上,好似活的动物一般。厉王大惊,以为妖怪,使了一些妇人,尽行裸体,嘴里噪喊,想去赶走它,那龙涎果然有些害怕的模样,立刻变成了一个黑色大甲鱼,往后宫里逃走。这时后宫恰有一个七八岁的侍女遇着,那甲鱼忽然不见了,从此这侍女的腹中,便觉藏有一物,渐渐膨大,等到这侍女十八岁的时候,便产一女。宫中的人都以为这侍女没有夫婿,生下这私生女,并且知道来历,的确是一个怪物,所以认为不祥,就将这生下的女孩,丢在野外。

在这侍女生下女孩的时候,厉王已死,宣王即位,这时的国都长安市上,有一班小孩,也不知是个什么人,教了这些小孩唱一个童谣,那词道:“檿(yǎn)弧箕服,实亡周国。”这个歌的意思,是说桑木做的弓,箕木做的箭,可以灭亡周朝的天下。宣王听了这个歌谣,便下令禁止人民售卖桑弓箕箭。

一个专以桑弓箕箭为业的人,他住在乡下,不知道城里闹了这个把戏,他和他的妻子背着桑弓箕箭,照常到城里去叫卖。忽然遇着这个巡查的兵士,要上前去捉拿他们,他俩吓得莫名其妙,登时把弓箭丢了,就不辨方向地没命逃跑,跑到一个僻静的荒野。正想休息休息,忽然听得婴孩的啼哭声,他俩照着声音所在去寻,见是一个女孩,知道是被人丟掉的,便大发慈悲,抱起这女孩,留待养着,带了一起逃走,一直逃到褒国去了。这女孩想阅者都还记得就是周朝宫中侍女所生的怪物,被宫人丢在野外的。

这女孩自经卖弓箭的夫妇养着,养到十七八岁时,长得异常美丽,真正是绝世佳人。恰逢褒国要选了美女去贡献周幽王,就选中了她,到了周幽王的宫里,称为褒姒。幽王见了褒姒,大加宠爱,加之褒姒又善于媚惑,弄得幽王真是不知要怎样供奉褒姒才好。后来褒姒生了一子,名叫伯服。

幽王得了褒姒以后,一心一意只在褒姒身上,把从前的妻子申后,竟视同眼中钉。又要图得褒姒的欢心,就不惜变更周朝的制度,把申后的皇后废掉,立褒姒为皇后,还将宜臼的太子也废掉,立伯服为太子。

褒姒虽然生得美丽,但是不大好笑,若得褒姒一笑,那种娇媚状态,真要令人魂飞九霄之外,所以幽王虽百般地引逗褒姒发笑,但是总难得褒姒一笑。

周朝时候,天子国都的附近,都设有烽火,这是预备一旦有警,召集各方诸侯来救护天子的。

幽王因为要引逗褒姒发笑,就想到这烽火上来。一天,他和褒姒两人,正在没事闲着,令守烽火的人,举起烽火来。那些各方诸侯,见了烽火的烟焰,以为是国都有警,马上率领兵马,没命地奔跑,赶来救护天子。那褒姒一见了这些诸侯和兵马,现出仓皇的态度,无缘无故地没命跑来,不禁嫣然笑了。这些诸侯来到国都,不见动静,也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是引了褒姒发笑的。

申后的父亲申侯,怨恨幽王废了他女儿的皇后,早已怀着报复的心思。又见了幽王沉迷女色,不顾国事,就决定乘机发动,于是勾结犬戎,一同举兵,来犯国都。幽王正在爱恋褒姒,对于军事上,哪里有什么防备,等到申侯和犬戎的兵来了,只得举起烽火,召集各方诸侯来救护。哪知各方诸侯以为又是引逗褒姒发笑的,便没有一个应召而来的,那犬戎的兵,异常凶残,闯入京城,把幽王杀了,掳了褒姒,还大肆劫掠周朝的银物,方才退去。

幽王死后,周朝仍立了旧太子宜臼为王,称为平王。此后犬戎时来侵犯,平王迁都到洛阳,以避犬戎之祸,而周朝的国势,从此便一蹶(jué)不振了。

注2 编者按:位置在汉代长安城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