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纲

【题解】

本篇主要讲述一个叫凤纲的人采百花炼药服用以达长生的故事。取百花作药而服用,属于方士中神仙服饵术的一种,服饵术虽然未必让人真正成仙,但间接对祖国的医药学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凤纲者,渔阳人也 (1) 。常采百草花,以水渍封泥之 (2) ,自正月始尽,九月末止,埋之百日,煎九火 (3) 。

卒死者,以药内口中 (4) ,皆立活。

纲常服此药,至数百岁不老,后入地肺山中仙去 (5) 。

【注释】

(1) 渔阳:古代地名。秦置渔阳县,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即今北京密云西南。隋玄州渔阳郡、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明省入蓟州。现蓟县西北有一山,名曰渔山,县城在山南,故名渔阳。 (2) 渍(zì):浸,沤。 (3) 煎九火:按中药炮制中有“九蒸九晒”之说,目的是为了纠药材药性之偏或增加药物成分,此处“煎九火”应为此意。 (4) 内:同“纳”。 (5) 地肺山:道家七十二福地之第一,一般认为是江苏句容的茅山,但历史上也有其他山被称为地肺山的。见《李常在》篇注。

【译文】

凤纲是渔阳人。他经常采集各种草的花,用水和泥把它们密封起来,他从正月开始采集,到九月末结束,然后把采来的花埋在地里一百多天,再用火烧炼九次。

如果碰到快要死的人,他就把花药放到病人嘴里,那些人就马上活了过来。

凤纲经常吃这个药,到几百岁了都不衰老,后来进入地肺山成仙走了。

卫叔卿

【题解】

卫叔卿属于西汉方士,传说他通过服饵成仙,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中说“中山卫叔卿服之(指云母),积久能乘云而行”。另外,唐魏徵等《隋书·经籍志三》记有《卫叔卿服食杂方》一卷,说明卫叔卿的修仙方法可能主要是服食。

本篇同时也表达了得道的仙人地位比世俗皇权更加尊贵的思想,故事中因汉武帝慢待了卫叔卿,导致不能得到他的指导而修仙的情节,与《河上公》篇中河上公要求汉文帝亲自前来问道的意思一样,都表明了在道教观念中,神仙的地位要高于世俗皇权。

卫叔卿的故事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唐李白在《古风(其十九)》中曾有“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一句,唐李翔则专作有一首诗称颂之(见《卫叔卿不宾汉武帝》)。

另外,今华山脚下有一块石头叫“博台”,传说就是卫叔卿和仙人们下棋的地方。

卫叔卿者,中山人也 (1) ,服云母得仙 (2) 。

汉元封二年八月壬辰 (3) ,孝武皇帝闲居殿上 (4) ,忽有一人,乘云车 (5) ,驾白鹿,从天而下,来集殿前。其人年可三十许,色如童子,羽衣星冠 (6) 。

帝乃惊问曰:“为谁?”答曰:“吾中山卫叔卿也。”帝曰:“子若是中山人,乃朕臣也,可前共语。”叔卿本意谒帝 (7) ,谓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而帝今云是朕臣也,于是大失望,默然不应,忽焉不知所在。

【注释】

(1) 中山:今河北定州一带。古定州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魏所并,后又属赵,秦为上谷、钜鹿二郡之地,汉高帝置中山郡,景帝改为中山国,封第九子刘胜为中山国王,是为中山靖王,国都卢奴(今河北定州)。 (2) 云母:一种矿物药,古人认为“久服轻身延年”。见《彭祖》篇注。 (3) 汉元封二年八月壬辰:公元前109年8月16日。元封,为汉武帝的第六个年号。壬辰,此指干支纪日法中的十六日。干支纪日法是汉族民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也是历代历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如某日为甲子日,则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顺推为乙丑、丙寅、丁卯等;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为癸亥、壬戌、辛酉等。 (4) 孝武皇帝:即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西汉第七位皇帝。详见《王兴》篇注。 (5) 云车:传说中仙人的车乘,仙人以云为车,故称。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乘云车,入云蜺,游微雾。”南朝梁萧统文选·曹植洛神赋〉》:“载云车之容裔。”唐刘良注:“神以云为车。” (6) 星冠:道士的帽子。 (7) 谒(yè):拜见。

【译文】

卫叔卿是中山郡人,他服用云母而成仙。

汉元封二年八月十六日,汉武帝在大殿上闲坐,忽然有一个人,乘坐云车,驾着白鹿,从天上下来,停在大殿门前。这个人看上去大概三十多岁,脸色像少年一样,穿着羽毛做的衣服,戴着道士的帽子。

武帝吃惊地问道:“你是谁?”他回答道:“我是中山卫叔卿。”武帝说:“你要是中山人,就是我的臣子,你可上前来说话。”叔卿来拜见武帝,是听说武帝喜欢道术,以为见到自己必定会对自己优待礼遇,现在却见武帝说自己是他的臣子,于是十分失望,就沉默不语,然后突然就不见了。

帝甚悔恨,即遣使者梁伯 (1) ,至中山推求叔卿,不得见。但见其子名度世,即将还,见帝。问云:“汝父今在何所?”对曰:“臣父少好仙道,尝服药导引 (2) ,不交世事,委家而去,已四十余年,云当入太华山也 (3) 。”帝即遣使者,与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

到山下,欲上,辄火不能上也 (4) 。积数十日,度世谓使者曰:“岂不欲令吾与他人俱往乎?”乃斋戒独上 (5) ,未到其巅 (6) ,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 (7) 。

【注释】

(1) 梁伯:人名,事迹不详。 (2) 导引:即导引术,原为中国古代一种以形体运动配合呼吸吐纳的炼养方法,用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春秋战国时以彭祖等养生家为代表,进行导引锻炼,后道教和中医加以吸收并发展,将行气、按摩、漱咽、肢体运动相配合,“导气令和、引体令柔”。葛洪《抱朴子·内篇·别旨》中说:“夫导引疗未患之患,通不和之气,动之则百关气畅,闭之则三宫血凝,实养生之大律,祛疾之玄术矣。” (3) 太华山:即华山。见《伯山甫》篇注。 (4) 辄(zhé):总是,就。 (5) 斋(zhāi)戒:在中国,斋戒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后以此指称相似的宗教礼仪。在佛教中,清除心的不净叫作“斋”,禁止身的过非叫作“戒”,斋戒就是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 (6) 巅(diān):一般指山顶。 (7) 博戏:指下围棋。

【译文】

武帝十分懊悔,就派遣使者梁伯,去中山寻找叔卿,但是一直找不到他。后来找到他的儿子叫度世,就带回来去见武帝。武帝问他:“你父亲现在哪里?”度世回答说:“我父亲年轻时就喜欢修炼神仙道术,曾经服过药也修炼过导引术,他没有做过世上的职业,就离家走了,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有人说他应该去了华山。”武帝就派使者,跟度世一起去华山找他父亲。

到了华山脚下,这群人想上山,却被野火拦住上不去。等了十几天,度世就对使者说:“难道是我父亲不想让我和别人一起上去吗?”就斋戒沐浴后自己一个人上去了,还没到山顶时,在一处悬崖绝壁之下,望见他父亲和好几个人正在一块石头上下围棋。

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后 (1) 。

度世望而再拜,叔卿曰:“汝来何为?”度世曰:“帝甚悔前日仓卒,不得与父言语,今故遣使者梁伯,与度世共来,愿更得见父也。”叔卿曰:“前为太上所遣 (2) ,欲诫帝以大灾之期,及救危厄之法 (3) ,国祚可延 (4) ,而强梁自负 (5) ,不识真道,而反欲臣我,不足告语,是以去耳。今当与中黄太乙共定天元 (6) ,吾终不复往耳。”

度世曰:“不审向与父并坐是谁也?”叔卿曰:“洪崖先生、许由、巢父、火低公、飞黄子、王子晋、薛容耳 (7) 。今世当大乱,天下无聊 (8) ,后数百年间,土灭金亡 (9) 。汝归,当取吾斋室西北隅大柱下玉函 (10) ,函中有神素书 (11) ,取而按方合服之,一年,可能乘云而行,道成,来就吾于此,勿得为汉臣也,亦不复为语帝也。”度世于是拜辞而去。

【注释】

(1) 幢(chuánɡ)节:旗帜仪仗。 (2) 太上:此处应为太乙之神的尊称。太乙,又称太一,秦汉时期,太乙被认为是紫微宫北极天帝或天帝大皇,是天中央主宰四方的最高神。见《彭祖》篇注。 (3) 厄(è):困苦,灾难。这里指汉代的国运。东汉班固汉书·路温舒传》:“温舒从祖父受历数天文,以为汉厄三七之间。” 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三七,二百一十岁也。自汉初至哀帝元年,二百一年也,至平帝崩二百十一年。”另外约为建安末年的《汉武故事》中有汉武帝自言灾厄之期的记载。这都是汉代的一种谶纬之说。 (4) 国祚(zuò):国运。 (5) 强梁:强横。 (6) 中黄太乙:东汉末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所尊奉的最高天神。太乙之前冠以“中黄”二字,与“五德终始”说有关。“五德终始”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因东汉光武帝被认为是得赤符称帝,以火德自居,依五德生克关系,火生土,五行中土居中,色尚黄,而张角创立的太平道以土为吉,崇尚黄色,隐含着主运土德的张角太平道即将取代主运火德的东汉王朝,建立黄天太平社会的愿望,所以他们奉“中黄太乙”为尊神。天元:周历建子,以今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后世以周历得天之正道,谓之“天元”,所以“天元”也指代历法或天运。西汉司马迁史记·历书第四》:“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7) 洪崖先生:又称洪涯先生、洪先生,即青城真人,相传为轩辕黄帝的乐官,名伶伦,后来修道成仙。南朝梁陶弘景真诰》云:“洪崖先生,今为青城真人,墓在武威。”《吕氏春秋·古乐》称其曾为黄帝作律,民间传说其曾隐居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境内的西山炼丹。许由:历史上有名的贤者,据西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槐里即今河南登封箕山一带。据《高士传》记载,尧帝曾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并逃走了,尧帝又想请他做九州长,他不想听,便跑到颍水边洗耳朵。巢父:据皇甫谧《高士传》,巢父也是尧帝时的隐士,许由的朋友,因居山中不经营世务,年老时以树为巢而居其上,故得名。传说许由把尧帝让给他天下的事告诉巢父,巢父说:“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火低公:古代仙人,具体事迹不详。飞黄子:古代仙人,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六引《神仙传》曰:“漆飞黄子张虚,字子黄,辽人也。行玄素之道,年二百岁,有少容。服九英、盖芝、石象,而成道也。”可知原《神仙传》中当有《飞黄子》篇。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篇中记有《飞黄子经》,为符图类典籍。明王履诗《上方峰》有“待念飞黄子,忘形却试寻。”王子晋:即王子乔,周灵王时太子,后传说成仙。见《太玄女》篇注。薛容:古代仙人,具体事迹不详,胡守为《神仙传校释》疑为“太容”,太容为黄帝时乐师。 (8) 无聊:生活穷困,无所依赖。 (9) 土灭金亡:指五德终始里的土德和金德。 (10) 隅(yú):角落。 (11) 素书:此处指道书。

【译文】

紫色的祥云弥漫在他们的上方,他们都坐在白玉床上,还有几个仙童,拿着旗帜站在后面。

度世望见后赶紧下拜,叔卿说:“你来做什么?”度世说:“武帝十分懊悔前几天仓促间所说的话,导致不能再跟父亲说话了,所以现在派使者梁伯和我一起来,希望能再见到父亲。”叔卿说:“我前几天受太上所派遣,想告诫武帝国家灾难要发生的日期,还有如何在危难中救国的方法,这样汉代的江山就能得以延长,但是他强横无礼,不认识真正有道的人,反而想将我变成他的臣子,所以就不值得告诫他了,我这才离去。现在我要跟中黄太乙共同商定天下大势,我再也不会去找他了。”

度世说:“不知道跟父亲一起坐着的人都是谁?”叔卿说:“他们是洪崖先生、许由、巢父、火低公、飞黄子、王子晋、薛容。现在世道就要大乱了,天下人的生活将再次陷入穷困,再过几百年,土德和金德的朝代都会灭亡。你赶快回家,取出我房子里西南角的柱子下面的玉盒,盒子里有神仙道书,你取出来后按照上面的方子配药服用,过一年,就可以乘云飞行了,修道成功后,再来这里见我,不要再做汉朝的臣民了,也不要再告诉武帝。”度世于是拜别告辞走了。

下山见梁伯,不告所以,梁伯意度世必有所得,乃叩头于度世,求乞道术。先是,度世与之共行,见伯情行温实,乃以语之,梁伯但不见柱下之神方耳。

后掘得玉函,封以飞仙之印 (1) ,取而饵服 (2) 。乃五色云母 (3) ,遂合药服之,与梁伯俱仙去。留其方与子,而世人多有得之者。

【注释】

(1) 飞仙之印:原作“飞仙之香”,据北宋李昉等《太平广记》改。 (2) 饵(ěr)服:即服饵,又称服食,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去服用草木、矿物等药物以求长生。 (3) 五色云母:指五种云母。《抱朴子·内篇·仙药》介绍了其分辨法:“云母有五种,而人多不能分别也,法当举以向日,看其色,详占视之,乃可知耳。”此外,还介绍了四季对应服用的云母品种和服用后的功效,认为连续服用“五年不阙”,则可“与仙人相见”。云母,是一种矿物药。见《彭祖》篇注。

【译文】

度世下山后见到梁伯,没有跟他说山上发生的事,梁伯心想度世必定有所收获,就磕头求度世,请他教自己道术。之前,度世一直跟梁伯同行,见梁伯性格举止温厚老实,就把实话跟他说了,只是梁伯没看见柱子下面埋着的神方。

度世后来把玉盒挖了出来,看到是用飞仙印封着的,就取出里面的方子准备服用。原来那方子是教服五种云母,于是度世就配好药物一直服用,最后跟梁伯一起成仙走了。度世把方子留给了儿子,后世也有很多人得到过这个方子。

墨子

【题解】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另有说其是鲁阳(今河南鲁山)人,一说滕国(今山东滕州)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其具体生卒年不详,西汉司马迁《史记》中称其或与孔子同时,或在其后。

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共为百家之首。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反对当时的贵族阶层在礼乐丧葬制度上的铺张浪费和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受到大批手工业者和下层劳动人民的追随,其组织是个有着严格纪律的团体,领袖被称为“矩子”(巨子),成员都被称为“墨者”,并代代相传。

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体系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墨辩和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古希腊的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另外,墨家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点线面体圆概念等众多领域都有深入研究的一个群体。在军事上,墨子几乎谙熟当时各种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发明。在《墨子》一书中的《备城门》《备水》《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杂守》等篇中,他详细介绍和阐述了城门的悬门结构,城门和城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弩、桔槔和各种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构筑技术。他所论及的这些器械和设施,对后世的军事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本篇中的“止楚攻宋”的故事即出自《墨子·公输》篇。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曾说《墨子》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明《道藏》太清部中有收录。墨家学派在汉初遭受统治阶层打压,遂致湮灭无闻,直至清末民初才被学者们从故纸堆中翻出,发现其历史价值。

关于墨子修仙的记载,清代学者孙诒让认为是魏晋间伪托的故事,最早见于葛洪的相关著作,如本篇中的后半部分。另外,在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中记载的墨子丹法,是用汞及五石炼制外丹的方法,还有题为葛洪所著的《枕中书》(有学者认为该书是托名之作)中列墨子为“太极仙卿”,并谓“治马迹山”。此后关于墨子成仙的相关记载开始流传,如南朝梁陶弘景《真诰·稽神枢》中说“服金丹而告终者臧延甫、张子房、墨狄子是也”,并在《真灵位业图》中列墨子为玉清三元宫第四阶左五十二位神,注曰“宋大夫,亦解矣”。南朝齐、梁学者阮孝绪在《七录》记有《墨子枕中五行要记》一卷、《五行变化墨子》五卷。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十九中有《墨子闭气行气法》,为内修方法。

墨子者,名翟,宋人也。仕宋为大夫 (1) ,外治经典,内修道术,著书十篇,号为《墨子》,世多学者。

与儒家分途,务尚俭约,颇毁孔子。

有公输般者 (2) ,为楚造云梯之械 (3) ,以攻宋 (4) ,墨子闻之,往诣楚。

脚坏,裂裳裹足,七日七夜到。见公输般而说之曰:“子为云梯以攻宋,宋何罪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公输般曰:“吾不可以已,言于王矣。”

【注释】

(1) 大(dà)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等十三级,大夫世袭,且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 (2) 公输般:公输是姓,其名般,字若,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滕州)人。因“盘”“般”“班”三字在古代通用,故亦称鲁班。他出生于工匠世家,有很多技术上的发明,传说风筝、攻城的云梯、士兵的铠甲、研磨谷米的硙磨以及锯子等都由其所造,被后世建筑工匠尊为祖师。 (3) 楚:又称荆、荆楚,是春秋战国时一个诸侯国。详见《老子》篇注。云梯:属于古代战争器械,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古代的云梯,有的种类其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云梯一般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有滑轮升降设备。云梯的发明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公输般,因楚惠王为了达到称雄目的,命令公输般制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架云梯。 (4) 宋:周朝时诸侯国,位于今河南东部商丘,辖地大体与今商丘境域相当。周成王年间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都宋城,“宋”由此而来。宋地是宋氏的发源地,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齐灭宋,齐、魏、楚三分宋地。

【译文】

墨子,名翟,是宋国人。他在宋国做大夫,一边研究各家经典,一边修炼道术,他写了十篇文章,集结后称为《墨子》,世上有很多人学他的东西。

墨子跟儒家的主张不同,他崇尚勤俭节约,对孔子的思想多有批评。

有个叫公输般的人,为楚国制造了一种叫云梯的器械,准备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就起身去楚国。

他一路走得脚都破了,就把衣服撕下来裹在脚上,这样走了七天七夜才到楚国。见到公输般,就劝他说:“你制造云梯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过呢?你们楚国土地广大而百姓稀少,你们国家百姓不多却要去杀别国的人口,去争抢你们已经很广阔的土地,这种做法,不能说很明智啊;宋国没有过错,你却要攻打他们,这不能说是仁义的行为;你知道攻打宋国是一件错事,却不加以劝阻,说明你对楚国并不忠心;你要是劝阻了却没有成功,说明你能力不强。”公输般说:“这件事不是我能阻止的,你还是去跟我们楚王说吧。”

墨子见王曰:“于今有人,舍其文轩 (1) ,邻有一弊舆 (2) ,而欲窃之;舍其锦绣 (3) ,邻有短褐 (4) ,而欲窃之;舍其粱肉 (5) ,邻有糟糠 (6) ,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也?”王曰:“若然者,必有狂疾。”翟曰:“楚有云梦之麋鹿 (7) ,江汉之鱼龟 (8) ,为天下富。宋无雉、兔、鲋鱼 (9) ,犹粱肉与糟糠也;楚有杞、梓、豫章 (10) ,宋无数丈之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闻大王更议攻宋,有与此同。”王曰:“善哉!然公输般已为云梯,谓必取宋。”

【注释】

(1) 文轩:指装饰华美的车子。 (2) 弊舆:破败的车子。舆,原指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 (3)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这里指代华美的衣服。 (4) 短褐(hè):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指平民的衣着。汉代对寻常百姓所穿的一种服装的称呼,又称“竖褐”。 (5) 粱肉:指精美的饭食,泛指美食佳肴。粱,粟的优良品种的总称,粟即俗称的小米。 (6) 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 (7) 云梦:地名,在今湖北孝感云梦县,古时属荆州之城,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属楚国,今其处有楚王城遗址。麋(mí)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原产于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 (8) 江汉:指长江和汉江,两者交汇于湖北武汉,古属楚地。 (9) 雉(zhì):俗称野鸡。详见《彭祖》篇注。鲋(fù)鱼:即鲫鱼,生活在淡水中。 (10) 杞(qǐ)、梓(zǐ)、豫章:皆为树名,可作建造的木材,《左传》卷一八云:“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这里杞、梓被视为楚地的良材。豫章,有说即今之樟树。

【译文】

墨子见到楚王,对他说:“假如现在有个人,放弃自己华美的马车,却想去偷窃邻居家破烂的车子;不穿自家精美的丝绸衣服,却想去偷邻居家的粗麻布衣;不吃自家的美食佳肴,却想偷窃邻居家的酒渣、米糠等做的食物,这种人算是什么样的人呢?”楚王说:“要是像这样,这个人必定是个疯子。”墨子说:“楚国有云梦的麋鹿,长江和汉江的鱼和龟,是天下最富有的地方。宋国连野鸡、兔子、鲫鱼都没有,楚国跟宋国比就像美食和米糠一样;楚国有杞、梓、豫章这些上好的木材,而宋国连几丈高的树木都找不到,这就像锦绣衣服和粗麻布衣对比一样。我听说大王您一再商议攻打宋国,这样的行为跟刚才我说的那些行为一样。”楚王说:“您说得太对了!但是公输般已经制造了云梯,说是必定能打下宋国。”

于是见公输般,墨子解带为城,以幞为械 (1) ,公输般乃设攻城之机,九变,而墨子九拒之。公输般之攻城械尽,而墨子之守有余也。

公输般曰:“吾知所以攻子矣,吾不言。”墨子曰:“吾知子所以攻我,我亦不言。”王问其故,墨子曰:“公输之意,不过杀臣,谓宋莫能守耳。然臣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2) ,早已操臣守御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 ,虽杀臣,不能绝也。”楚乃止,不复攻宋。

墨子年八十有二,乃叹曰:“世事已可知,荣位非常保,将委流俗以从赤松子游耳 (4) 。”乃入周狄山 (5) ,精思道法,想像神仙。

【注释】

(1) 幞(fú):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 (2) 禽滑厘:字慎子,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传说是墨子的首席弟子。他原为儒家弟子,后改投墨子,墨子尽传其学。 (3) 寇:盗匪,侵略者,亦指敌人。 (4) 赤松子:传说中的上古神仙,也作“赤诵子”,《列仙传》记载:“赤松子,神农时雨师也。”东汉韩婴韩诗外传》中说“帝喾(见《老子》篇注)学乎赤松子”,则赤松子又为帝喾的老师。传说赤松子曾在四川金华山仙游,现山上有赤松祠,赤松涧。此处代指仙人。 (5) 周狄山:山名,具体已不可考。

【译文】

于是墨子去见公输般,墨子把腰带解下来当做城墙,用头巾做了个守城器械,公输般就制造了攻城的器械,然后公输般发动了九次不同的进攻,都被墨子阻挡了回来。公输般攻城的器械用完了,而墨子守城的器械还有很多。

公输般说:“我知道怎么打赢你了,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打败我的方法,我也不说。”楚王问是怎么回事,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不过是把我杀了,这样宋国就没人能守住了。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多人,早就拿着我的守城工具,在宋国城墙上等待着楚国的大军,即使把我杀了,也不能消灭他们的。”楚国只好罢手,不再攻打宋国。

墨子八十二岁的时候,叹息道:“世上的事我都已经了解,荣华富贵都不是能长久保存的,我要放弃这些俗世的生活去跟随赤松子那样的仙人去学仙了。”于是他就进入周狄山,专研道术,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仙。

于是数闻左右山间有诵书声者,墨子卧后,又有人来,以衣覆足。墨子乃伺之 (1) ,忽见一人,乃起问之曰:“君岂非山岳之灵气乎?将度世之神仙乎 (2) ?愿且少留,诲以道要 (3) 。”神人曰:“知子有志好道,故来相候,子欲何求?”墨子曰:“愿得长生,与天地相毕耳。”于是神人授以素书《朱英丸方》《道灵教戒》《五行变化》 (4) ,凡二十五篇,告墨子曰:“子有仙骨,又聪明,得此便成,不复须师。”墨子拜受。合作,遂得其验。乃撰集其要,以为《五行记》 (5) 。乃得地仙 (6) ,隐居以避战国。

至汉武帝时,遣使者杨违 (7) ,束帛加璧 (8) ,以聘墨子,墨子不出。视其颜色,常如五十许人。周游五岳 (9) ,不止一处。

【注释】

(1) 伺:观察,侦候。 (2) 度世:指超脱尘世而成仙。 (3) 诲:教导,明示。 (4) 素书:指道书。朱英:又名朱草,是紫草科牛舌草属约五十种的植物和与其近缘的常绿难忘草的俗称,该草红色,可作染料,古代认为其为瑞草,《尚书外传》中说:“德光地序则朱草生。”方士用之炼外丹,以为可以长生不老。《抱朴子·内篇·金丹》中说:“又和以朱草,一服之,能乘虚而行云。朱草状似小枣,栽长三四尺,枝叶皆赤,茎如珊瑚,喜生名山崖石之下,刻之汁流如血,以玉及八石金银投其中,立便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名为金浆,以玉投之,名为玉醴,服之皆长生。”《朱英丸方》:应为用朱英草炼药的方书。《道灵教戒》《五行变化》:皆为道术之书,内容不详。 (5) 《五行记》:即《墨子枕中五行记》,又称《墨子五行记》,《抱朴子·内篇·遐览》中称其共五卷,内容主要为各种变化的道术:“其变化之术,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记》,本有五卷,昔刘君安未仙去时,钞取其要,以为一卷。其法用药、用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沦无方。含笑即为妇人,蹙面即为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杖即成林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壤成山,坐致行厨,兴云起火,无所不作也。” (6) 地仙:指常住在人间的仙人。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7) 杨违:人名,具体事迹不详。 (8) 束帛:捆为一束的五匹帛,古代用为聘问、馈赠的礼物。帛,丝织品的总称。 (9)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位于山东泰安泰山区)、西岳华山(位于陕西渭南华阴)、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衡阳南岳区)、北岳恒山(位于山西浑源)、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登封)。

【译文】

墨子几次听到左右山间有人读书的声音,他睡下后,就有人过来,用衣服裹住脚悄悄地走动。墨子就静静地等着,忽然就看到一个人,于是起身问他说:“您难道是大山的灵气吗?还是要得道成仙的人?希望您暂作停留,教给我一些修道的要领。”那个神人说:“知道你有志于修道,所以才在这里等你,你有什么要求?”墨子说:“我希望能长生不死,跟天地一样长久。”于是神人就传授给他道书《朱英丸方》《道灵教戒》《五行变化》,共有二十五篇,他告诉墨子说:“你有成仙的骨相,人又聪明,得到这些书,你就能修道成功,不需要再找老师指导。”墨子就下拜领受了。他按照书上的药方去炼制丹药,果然获得了效验。他于是把那几本书的要点摘录下来,合成一本书叫《五行记》。墨子后来成了地仙,隐居了起来,好躲避战国时期的战乱。

到汉武帝的时候,武帝派遣使者杨违,带着布帛和玉璧,去聘请墨子,但墨子不愿意出山。别人看到的墨子的容貌,一直像五十几岁的人。他经常在五岳之间周游,也不常住一个地方。

孙博

【题解】

孙博是汉代时仙人,其事迹主要见于此篇,他主要修习墨子的道术。

关于墨子修仙的记载最早见于魏晋时期,因墨家学派中多有古代各种科技内容,所以自汉代墨家学派受打压而隐去后,其中的部分科技成果可能为道教人士所吸收,故墨子逐渐被附会成道教中的神仙,这大约是魏晋时出现墨子修道成仙传说的原因。自墨子成仙的故事流传开后,与之相关的传说也就开始出现,本篇大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孙博者,河东人也 (1) 。有清才 (2) ,能属文 (3) ,著书百余篇,诵经数十万言。晚乃好道,治墨子之术 (4) 。

能令草木金石皆为火光,照数里。亦能使身成火,口中吐火。指大树、生草,则焦枯,更指,还如故。

又有人亡奴,藏匿军中者,捕之不得。博语奴主曰:“吾为卿烧其营舍,奴必走出,卿但谛伺捉之 (5) 。”于是博以一赤丸子,掷军门,须臾,火起烛天,奴果走出,乃捉得之。博乃复以一青丸子掷之,火即灭。屋舍百物,如故不损。

【注释】

(1) 河东:河东在古代指山西西南部,今山西永济,古称河东之地,不同时代曾分别置河东郡、河东府、河东道、河东县等,汉为河东郡。 (2) 清才:卓越的才能。 (3) 属(zhǔ):连缀,接连。 (4) 墨子之术:指《墨子枕中五行记》中的变化之术。见《墨子》篇注。 (5) 谛(dì)伺:仔细观察等待。谛,仔细。伺,观察,侦候。

【译文】

孙博是河东地区的人。他才能卓越,善写文章,写的文章有一百多篇,曾阅读各类经典几十万字。他晚年喜欢修道,专门研究墨子的道术。

他能让野草、树木和石头、金属都发出火光,能照亮周围几里的地方。也能让自己身上起火,口中吐出火。他用手指一下大树和绿草,它们立刻就枯萎了,再用手一指,又会还原成原来的样子。

有次有个人家里的奴隶逃掉了,躲在军队里,逮捕不到。孙博对奴隶的主人说:“我给你烧那座军营,那个奴隶必定会逃出来,你就在外面好好等着捉拿他。”于是孙博拿出一个红色的药丸,丢到军营门口,过了一会,大火就烧了起来,把天空都照亮了,那个奴隶果然跑了出来,于是一下就被抓到了。孙博就再拿一个青色的药丸扔过去,大火就灭了。所有的房子和家具等东西,都像原来一样没有任何损坏。

博每作火,有所烧,他人以水灌之,终不可灭,须臾自止之方止。

行水火中,不沾灼 (1) ,亦能使千百人从己蹈之,俱不沾灼。

又与人往水上布席而坐,饮食作乐,使众人舞于水上。

又山间石壁,地上盘石 (2) ,博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

又能吞刀剑数千枚,及壁中出入,如有孔穴也。

能引镜为刀 (3) ,屈刀为镜,可积时不改,须博指之,乃复如故。

后入林滤山 (4) ,服神丹而仙去。

【注释】

(1) 灼(zhuó):烧,炙。 (2) 盘石:指极为坚硬而致密的石头。 (3) 引镜为刀:古人以铜为镜,所以这里说把镜子拉长做成刀。 (4) 林滤山:位于山西长治平顺县城东南的玉峡关乡背泉村东,处于太行山东部边缘,海拔1800米,为太行山主峰之一,素有“不登林滤山,不知太行险”之说。

【译文】

孙博每次起火,要烧某个东西,别人用水去浇,始终也浇不灭,需要过一会儿他亲自去灭火,火才能灭掉。

他能在水中和火中行走,身上既不会被水弄湿,也不会被火烧伤,他还能让成百上千的人跟着自己一道去趟过水火,都不会被弄湿或烧伤。

他还能在水上铺个凉席,跟别人一起坐在上面,吃喝玩耍,然后让众人在水面上跳舞而不落水。

他还能钻进山里的石壁和地上的大石头里,他慢慢地进入其中,渐渐只看见他的后背和两只耳朵,再过一会儿,就全身都进去了。

他还能一次吞下上千把刀剑,还能随意进出墙壁,就像墙壁上有洞穴一样。

他能把铜镜拉长变成一把刀,又能把刀弄弯曲变成镜子,这些东西很长时间都不会发生变化,需要孙博去指一下,才能让它们恢复原状。

他后来进入林滤山,服用神丹成仙而去。

天门子

【题解】

天门子是古代房中家,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载有《天门子经》,汉魏本《神仙传》说他“姓王名纲”,明陈士元名疑》卷四则称其“姓王名经”,这些不同可能是传抄过程中的讹误所致。

房中术是古代方士修炼的一大门类,其中又有很多派别,《神仙传》中的天门子和玉子(见《玉子》篇)即属于房中术中的五行派。该派的特点主要是用阴阳五行的思想对房中修炼加以理论阐释和指导,大意不出阴阳互补、五行生克之意。阴阳五行本是春秋战国时期所形成的思想学派,可能自汉至魏晋时,因房中术兴盛,便有人将其应用到房中术之中,从而形成了此一派别。

天门子者,姓王名刚。尤明补养之要,故其经曰 (1) :“阳生立于寅,纯木之精;阴生立于申,纯金之精 (2) ,夫以木投金,无往不伤,故阴能疲阳也。

“阴人所以著脂粉者 (3) ,法金之白也 (4) 。是以真人道士,莫不留心注意,精其微妙,审其盛衰。我行青龙,彼行白虎,取彼朱雀,煎我玄武 (5) ,不死之道也。

“又阴人之情也,每急于求阳,然而外自戕抑 (6) ,不肯请阳者,明金不为木屈也。阳性气刚燥,志节疏略 (7) ,至于游宴,言和气柔,辞语卑下,明木之畏于金也。”

天门子既行此道,年二百八十岁,犹有童子之色。乃服珠醴 (8) ,得仙入玄洲山去也 (9) 。

【注释】

(1) 其经: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有《天门子经》。 (2) “阳生立于寅”几句:这是古代用阴阳五行理论结合干支学说而形成的一种占侯法,认为男属阳,生于寅,女属阴,生于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第九上“包”解说称:“元气起于子,子,人所生也。”又称:“高云:三十而娶者,阴阳未分时俱生于子。男从子数左行三十年立于巳,女从子数右行二十年亦立于巳,合夫妇。故圣人因是制礼,使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其男子自巳数左行十得寅,故人十月而生于寅,故男子数从寅起。女自巳数右行十得申,亦十月而生于申,故女子数从申起。”“按今日者卜命,男命起寅,女命起申,此古法也”。 (3) 阴人:指女人。 (4) 法金之白:按古代五行思想归类,金在五方中属西方,在五季中属秋季,在五脏中属肺,在五色中为白。 (5) “我行青龙”几句: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又称四象,在汉族神话中代表四方之神灵,有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五行学说盛行,所以四象也被配色成为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此处则分别代表五行中的木、金、火、水,用以解释房中术中男女阴阳之道。 (6) 戕(qiānɡ)抑:压抑的意思。 (7) 疏略:此处指粗略,粗心大意。 (8) 珠醴(lǐ):应为一种炼制的丹药,具体不知何物。 (9) 玄洲山:又称玄洲,传说中的海外仙山。见《刘安》篇注。

【译文】

天门子,姓王名刚。他对用房中术补养的方法特别有研究,所以他写的经书里说:“男子生于寅,是五行中木的精华;女子生于申,是五行中金的精华。如果把木扔到金里去,就一定会受伤,所以女子会让男子疲惫不堪。

“女人之所以喜欢涂脂抹粉,是想效法金的白。所以修仙的真人和道士,都会留心观察,对微妙的变化都要十分了解,并能做出盛衰的判断。男子是东方青龙之气,女子是西方白虎之气,取用对方身上的元阳,来炼制自身中的真阴,这才是能够长生不死的方法。

“另外,女子的性情,是急于求取阳气的,但是她们表面上又掩饰压抑,不肯主动,是因为明白金性不能屈服于木性。男子性情急躁,心思比较粗疏,但是和女子在一起游乐的时候,说话却轻声细语,言语谦卑,是明白木气受金气制约。”

天门子实行这个道术,活了二百八十岁,看上去还有着像少年一样的面容。他后来服用珠醴,成了神仙到玄洲山中去了。

玉子

【题解】

玉子是魏晋时房中家,传说为晋朝紫微夫人所撰《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九,在介绍完房中七家之书后,又说“天门、玉子,皆传斯道”。这里的“天门”即天门子(见《天门子》篇),玉子和他一样都属于房中术修炼家中的五行派,该派除修炼房中术外,也炼制外丹,同时还有服食、服气、符箓、变化等道术。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四引紫微夫人诗作有“借问朋人谁,所存唯玉子”。紫微夫人属于道教上清派的神仙,这说明玉子和上清派有一定的关系。

《神仙传·太阴女》篇中说太阴女:“好玉子之道,颇得其法,未能精妙。”另《离明》篇中说离明本为玉子之友,后成为其弟子,并说玉子的弟子有三千多人,说明玉子在当时有相当的影响力,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中的《五行要真经》传为玉子所作。

另外汉魏本《神仙传》把玉子写作“姓韦名震”,应是传抄中的讹误。另《真诰·稽神枢第四》中说:“玉子者,帝俈(喾)也。”说的是另一玉子。

玉子者,姓章名震,南郡人也 (1) 。

少好学众经,周幽王征之不出 (2) ,乃叹曰:“人生世间,日失一日,去生转远,去死转近,而但贪富贵,不知养性命,人尽气绝,则死。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于灰土乎?独有神仙度世 (3) ,可以无穷耳。”乃师长桑子 (4) ,具受众术,别造一家之法,著道书百余篇。

其术以务魁为主 (5) ,而精于五行之意 (6) 。演其微妙,以养性治病,消灾散祸。

【注释】

(1) 南郡(jùn):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始置于秦朝,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荆州),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治所在公安。唐代南郡更名为江陵郡,后来又改为江陵府。 (2) 周幽王: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姬宫湦(前795—前771),姬姓,名宫湦(一作宫涅、宫生),周宣王姬静之子,母姜后,前781—前771年在位。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死姬宫湦,西周灭亡、姬宫湦死后,谥号幽王,诸侯共同拥立其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3) 度世:这里指超脱凡尘。 (4) 长桑子: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〇九引《神仙传》作“桑子”,西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传》中曾说扁鹊师长桑君,按长桑君为当时的隐者、神人,不知和此处长桑子是否为同一人。 (5) 务魁(kuí):从下文看,务魁似是一种用于治病的道术。魁,北斗七星的首星。 (6)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古人用来概括构成世界的五大要素的特性。最早见于《尚书·洪范》篇:“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后世有人完善丰富了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用来说明世界万物间的相互关系。战国晚期,齐国人邹衍把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思想学派叫阴阳家。阴阳家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华夏民族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律学和医药学等的发展都受其影响。

【译文】

玉子这个人姓章名震,是南郡人。

他年轻时喜欢学习各家经典,周幽王征召他出来做官,他没有答应,叹息道:“人来到世间,过一天少一天,离活着越来越远,离死亡越来越近,要是只贪求富贵,不知道保养性命,寿命到头时人一断气,就死了。就算贵为王侯,家中金玉财宝多得堆成山,对埋在尘土中的人来就又有什么用呢?只有修炼成仙,才能超脱凡尘,让生命无穷地存在下去。”于是他拜长桑子为师,学了他所有的道术,然后创造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并写成道书,有几百篇文章。

他的道术以务魁术为主,对阴阳五行的含义非常精通。他通过对阴阳五行之间微妙关系的推演,来养生治病,消灾解难。

能起飘风,发屋、折木,作雷雨云雾。

能以草芥、瓦石为六畜、龙、虎 (1) ,立成。

能分形为百千人,能涉江海。含水喷之,皆成珠玉,亦不变。

或时闭气不息,举之不起,推之不动,屈之不曲,伸之不直。或百日,数十日乃起。

每与子弟行,各丸泥为马与之,皆令闭目,须臾,成大马,乘之,日行千里。

又能吐气五色,起数百丈。见飞鸟过,指之即堕。临渊投符,召鱼鳖之属,悉来上岸。

能令弟子举眼见千里外物,亦不能久也。

其务魁时,以器盛水,著两肘之间,嘘之水上,立有赤光辉辉,起一丈。以此水治病,病在内,饮之;在外者,洗之,皆立愈。

后入崆峒山合丹 (2) ,白日升天而去。

【注释】

(1) 草芥(jiè):小草,比喻微不足道的东西。六畜:也称六扰(驯服)、六牲,是六种家畜的合称,即:马、牛、羊、猪、狗、鸡,此处泛指各种动物。 (2) 崆峒山:位于甘肃平凉城西十二公里处,传说古代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处。

【译文】

他能作法起大风,把屋子吹倒、大树刮断,还能制造雷雨和云雾。

他还能用小草、瓦片、石块变成六畜和龙、虎等动物,瞬间就变出来了。

他能分身成成百上千个人,还能穿越江河湖海。他含一口水喷出去,水一落地就马上变成玉珠,而且不会再发生变化。

他有时坐地上闭气不呼吸,别人抬也抬不动他,推也推不动他,想把他身体弄弯曲也弯不了,想把他身体拉直也拉不直。就这样他有时要坐上百天,或者坐几十天才起身。

他每次跟弟子们出行,都用一丸泥巴捏成马给弟子们,让他们闭上眼睛,过了一会儿,泥巴做的马就变成了真的大马,大家骑着走,一天能跑一千多里。

他还能吐出五种颜色的气,并能升起几百丈高。他看见飞鸟从头顶飞过,用手一指,飞鸟就坠落下来。在深水边投下一道符,召唤鱼鳖之类,它们就都会上岸来。

他能让弟子们抬起眼睛看到几千里外的东西,但是维持不了太长时间。

他用务魁术的时候,用容器装满水,放在两个胳膊肘之间,再对着水面慢慢地吹气,立刻就有一道红光闪闪发亮,升起一丈多高。他用这些水给人治病,如果疾病生在体内,就让病人喝下去;如果疾病生在体表,就用水给病人擦洗,病人都会立刻就好。

他后来进入崆峒山中炼制丹药,在白天飞升上天走了。

沈羲

【题解】

沈羲是传说中的汉代仙人,精于医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神仙传·沈羲》篇中,在三位使者授羲玉简之后有一句“拜羲为碧落侍郎,主吴越生死之籍”,是本篇所无。南宋谢守灏混元圣纪》中称沈羲是周朝赧王时人,在汉代时,有次窦太后得病,还曾派使者去请过他,还说他在汉安帝时仍在人间,后升天而去。明令狐璋所编《老君历世应化图说》中,把老子诏沈羲一事作为老子在人间的第五十五化。这些有关沈羲的传说,应该都是从《神仙传》所衍生出来的。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有沈羲符,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协昌期第二》有“沈羲口诀”,陶弘景注曰:“沈出《神仙传》。”

沈羲者,吴郡人 (1) 。学道于蜀中 (2) ,但能消灾治病,救济百姓,不知服药物。功德感天,天神识之。

羲与妻贾氏共载,诣子妇卓孔宁家 (3) ,还逢白鹿车一乘,青龙车一乘,白虎车一乘,从者皆数十骑,皆朱衣,仗矛带剑,辉赫满道 (4) 。问羲曰:“君是沈羲否?”羲愕然 (5) ,不知何等,答曰:“是也,何为问之?”骑人曰:“羲有功于民,心不忘道,自少小以来,履行无过 (6) ,寿命不长,年寿将尽,黄老今遣仙官来下迎之 (7) 。侍郎薄延之 (8) ,乘白鹿车是也;度世君司马生 (9) ,青龙车是也;迎使者徐福 (10) ,白虎车是也。”须臾,有三仙人,羽衣,持节 (11) 。以白玉简青玉介丹玉字授羲 (12) ,羲不能识,遂载羲升天。升天之时,道间锄耘人 (13) ,皆共见之,不知何等。

【注释】

(1) 吴郡(jùn):郡名。东汉永建四年(129),分原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治所在原会稽郡的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姑苏区),而会稽郡仅保留浙江以东部分,徙治山阴(今浙江绍兴越城区)。 (2) 蜀中:蜀,古国名,后为秦所灭,在今四川成都一带。后泛称蜀地为蜀中。 (3) 诣(yì):此处意为拜访。 (4) 辉赫(hè):光亮显赫。 (5) 愕(è)然:处于受惊的状态。 (6) 履(lǚ)行:实行职责。 (7) 黄老:黄,指黄帝。老,指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创始人老子,被后世道教奉为始祖。黄老曾是战国中期的一个学派,他们尊黄帝和老子为共同始祖,汉代初期,统治者采用黄老思想治国。 (8) 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薄延之:人名,具体事迹不详。 (9) 度世君:为天官名。司马生:人名,事迹不详。 (10) 迎使者:天官名。徐福:字君房,秦时著名方士。他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曾上书秦始皇,为之海外求仙,带童男童女三千人及工匠、技师、谷物种子等出海而未归。 (11) 节:指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 (12) 简:本是古代用来写字的长条状板,有竹简和木简。介:疆界,界限,后作“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襄楷传》载:“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〇九引《神仙传》作“玉界”。这里代指神书。 (13) 锄耘:指锄草。

【译文】

沈羲是吴郡人。他在蜀地学的道术,只会给人消灾治病,救济一下老百姓,还不知道炼丹服药成仙。但是他所做的功德感动了上天,天上的神仙就知道了他。

一次沈羲和妻子贾氏一起坐车,去儿媳妇卓孔宁家,回来的路上,碰到一辆白鹿拉的车,一辆青龙拉的车,以及一辆白虎拉的车,每辆车都跟着几十个骑马的随从,随从们都穿着红色的衣服,手里拿着矛,腰里挎着剑,显得光辉闪耀,把道路都挤满了。其中一个人问沈羲说:“您是沈羲吗?”沈羲有点惊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回答说:“是的,您为什么问这个?”骑马的人说:“沈羲你对老百姓有功劳,心里也不忘求道,从小时候开始,就没有做过什么坏事,但是你的寿命不长了,生命就要到尽头了,黄帝和老子现在派仙官下来接你。坐在白鹿车上的,是侍郎薄延之;坐在青龙车上的,是度世君司马生;坐在白虎车上的,是迎接的使者徐福。”过了片刻,就从车里出来三个仙人,都穿着羽毛做的衣服,拿着符节。他们交给他一副用红字写的镶着青玉边的白玉简书,沈羲不认识那些字,于是他们就把沈羲请到车上,一起升天走了。他们升天走的时候,在路边田地里锄草的人们,都一起看到了,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斯须大雾,雾解,失其所在,但见羲所乘车牛,在田食苗。或有识是羲车牛,以语羲家弟子,恐是邪鬼,将羲藏山谷间,乃分布于百里之内,求之不得。

四百余年,忽还乡里,推求得数世孙名怀喜。怀喜告曰:“闻先人说,家有先人仙去,久不归也。”留数十日。

说初上天时云,不得见帝,但见老君东向而坐 (1) ,左右敕羲不得谢 (2) ,但默坐而已。宫殿郁郁如云气,五色玄黄 (3) ,不可名状。侍者数百人,多女少男。

庭中有珠玉之树,众芝丛生,龙虎成群,游戏其间。闻琅琅如铜铁之声 (4) ,不知何等。四壁熠熠 (5) ,有符书著之。

【注释】

(1) 老君:指老子,也称太上老君,被认为是道教始祖。见《老子》篇。 (2) 敕(chì):指帝王的诏书或命令,这里指告诫、嘱咐。 (3) 玄黄:玄为天色,黄为地色,这里指天宫之气的颜色。 (4) 琅琅(lánɡ):象声词,形容金石撞击声、响亮的读书声等。 (5) 熠熠(yì):光彩闪烁的样子。

【译文】

过了一会儿,天地之间起了大雾,等雾散了,人们就看不见他们了,只看到原来给沈羲拉车的牛,在田里吃庄稼苗。有人认得这是给沈羲拉车的牛,就跑到沈羲的家里告诉了他的弟子们,弟子们都担心沈羲碰到了邪鬼之类,把沈羲弄走藏在山谷里,于是就分散到周围上百里的地方去寻找,但是没有找到。

过了四百多年,有一天沈羲忽然回到家乡,找到了自己好几代的后世孙叫沈怀喜。怀喜告诉沈羲说:“听家里长辈们说,我家里有个先人成仙走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回来。”沈羲就在怀喜家住了几十天。

沈羲说一开始他来到天上的时候,还不能见天帝,只看见老君面朝东方坐着,他旁边的人告诉沈羲不要去致谢,只要静静地坐着就行。沈羲看到天上的宫殿徐徐冒着云气,那些云气的颜色五色夹杂,又像天地间苍茫的样子,无法形容。老君有几百个侍者,其中女子多男子少。

宫殿的院子里有珍宝玉器装饰的大树,很多灵芝一丛丛的长在一起,龙和老虎也是一群群的在其中玩耍嬉闹。还隐约听到叮叮当当的铜铁碰击的声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四面的墙壁闪闪发光,上面贴着很多符。

老君身形略长一丈,被发文衣 (1) ,身体有光耀。须臾,数玉女持金按玉杯来 (2) ,赐羲曰:“此是神丹,饮者不死。夫妻各一杯,寿万岁。”乃告言饮服毕,拜而勿谢。

服药后,赐枣二枚,大如鸡子,脯五寸 (3) ,遗羲曰:“暂还人间治百姓疾病,如欲上来,书此符悬之竿杪 (4) ,吾当迎汝。”乃以一符及仙方一首赐羲。

羲奄忽如寐 (5) ,已在地上,多得其符验也。

【注释】

(1) 文衣:华美的服装。 (2) 玉女:这里指天上的侍女。按:同“案”,古代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 (3) 脯(fǔ):这里指肉干。 (4) 杪(miǎo):树枝的细梢。 (5) 奄(yǎn)忽:忽然,突然。

【译文】

老君的身高有一丈多长,披着头发,穿着华美的衣服,身体隐隐发着光。过了一会儿,有几个玉女捧着金托盘和玉杯过来,赐给沈羲说:“这是神丹,喝了的人就不会死了。你夫妻俩一人一杯,就能有一万年的寿命。”又跟他说,喝完之后,只需跪拜就行,不要说感谢的话。

沈羲吃完丹药后,侍者又赐给他两颗枣,枣子有鸡蛋那么大,还有一块五寸长的肉干,侍者送给沈羲并对他说:“你暂时回到人间去给老百姓治病,如果想再上天来,就写上这道符悬挂在竹竿的末梢,我就会来迎接你。”然后拿出一道符和一首仙方赐给了沈羲。

沈羲忽然像睡着了一样,就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地上,他后来多次用那道符,都应验了。

陈安世 附权叔本

【题解】

陈安世为汉代人,也作陈世安。权叔本也有版本作灌叔本,因“权”“灌”的异体字都为“權”,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勤求》中作“灌叔本”,所以“权”可能为“灌”在历史传抄或刻印中出现的讹误。

关于陈安世的相关资料不多,题为葛洪著的《枕中书》曾说陈安世成仙后“治小台山”,《抱朴子·内篇·勤求》中也引用了陈安世与权叔本的故事,来说明得道不分长幼,先得道者可为师的道理。《抱朴子·内篇·登涉》中提到陈安世曾传有辟虎狼符。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协昌期第二》中有“陈安世口诀”。文中的仙人三约陈安世的情节,与东汉班固《汉书·张良传》中黄石公三期张良的情节类似,或许是葛洪创作时借鉴了后者。

陈安世,京兆人也 (1) 。为权叔本家佣赁 (2) ,禀性慈仁 (3) ,行见禽兽,常下道避之,不欲惊之。不践生虫,未尝杀物,年十三四。

叔本好道思神,有二仙人,托为书生,从叔本游,以观试之。而叔本不觉其仙人也,久而意转怠 (4) 。

叔本在内方作美食,而二仙复来诣门,问安世曰:“叔本在否?”答曰:“在耳。”入白叔本,叔本即欲出,其妇引还而止曰:“饿书生辈,复欲来饱腹耳。”于是叔本使安世出,答言不在。

【注释】

(1) 京兆:地名。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各地实行郡县制,实施两级行政管理。在首都咸阳设内史,不属于任何郡县,直属中央政府。内史管辖京畿各县,行政区划与官职同名,为郡级建制,今陕西西安辖域属其管辖范围之内。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将右内史东部改为京兆尹,西部改为右扶风,左内史改为左冯翊,称“三辅”,共治长安城。这三者既为行政区划,也为官职名,与郡守相当,共同管辖京畿地区。京兆辖境约当今陕西西安以东、华县以西、渭河以南、秦岭以北之地。魏以后置京兆郡,后亦用以称京师。 (2) 佣赁(lìn):谓受雇于人。 (3) 禀(bǐnɡ)性:个人先天具有的性情、素质。 (4) 怠(dài):懒惰,松懈。

【译文】

陈安世是京兆人。他被雇佣在权叔本家做事,生性善良仁厚,走路见到野兽,都经常躲到路边,不想惊动它们。他也从不去踩踏活的虫子,也从来没有杀过生,年龄有十三四岁。

权叔本喜欢道术,向往成仙,有两个仙人,假扮成书生,来找叔本一起游玩,想观察并考验他。但是叔本不知道他们是仙人,时间一久,求道的心就有点松懈。

一次叔本正在屋内做好吃的,两个仙人过来拜访,就问看门的陈安世说:“叔本在家吗?”安世回答说:“在。”就跑进屋禀告叔本,叔本就要出门来迎接,但他的妻子把他拽回来阻止他说:“他们就是两个饿了的书生,又想来蹭饭罢了。”于是叔本让安世出去,告诉那两人说自己不在家。

二人曰:“前者云在,旋言不在,何也?”答曰:“大家君教我云耳。”二人善其诚实,乃谓叔本勤苦有年,今适值我二人,而乃懈怠 (1) ,是其不遇,几成而败。

乃问安世曰:“汝好游戏耶?”答曰:“不好也。”又曰:“汝好道乎?”答曰:“好而无由知之。”二人曰:“汝审好道,明日早,会道北大树下。”安世承言,早往期处,到日西,不见一人。乃起欲去,曰:“书生定欺我耳。”二人已在其侧,呼曰:“安世,汝来何晚也?”答曰:“早来,但不见君耳。”

【注释】

(1) 懈(xiè)怠:松懈,懒惰。

【译文】

那两个人说:“之前你说他在,回来就说不在了,怎么回事?”陈安世回答说:“是我家主人让我这么说的。”两人对他诚实的品格十分欣赏,就说权叔本勤奋修道有好几年了,现在正好碰到我们两个人,却反而放松变懒惰了,这是他无缘跟我们相遇,眼看就要修道成功却又失败了。

他们于是问安世说:“你喜欢玩耍吗?”安世回答:“不喜欢。”又问:“你喜欢修道吗?”回答说:“喜欢但是没处去学啊。”那两人说:“你要是真的喜欢修道,就在明天早晨,在路北边的大树下见面。”安世答应了,于是很早就到了约定的地方,但是等到太阳从西边落下去了,也没见到一个人。他于是就想起身离开,心想:“那两个书生肯定是骗我的。”那两个人早就在他身边了,喊他道:“安世,你怎么来这么晚?”安世回答说:“我早就来了,只是没看到你们。”

二人曰:“吾端坐在汝边耳。”频三期之,而安世辄早至 (1) ,知可教。乃以药二丸与安世,诫之曰:“汝归,勿复饮食,别止于一处。”安世承诫。

二人常来往其处,叔本怪之曰:“安世处空室,何得有人语,往辄不见。”叔本曰:“向闻多人语声,今不见一人,何也?”答曰:“我独语耳。”叔本见安世不复食,但饮水,止息别位,疑非常人,自知失贤,乃叹曰:“夫道尊德贵,不在年齿,父母生我,然非师,则莫能使我长生。先闻道者,即为师矣。”乃执弟子之礼,朝夕拜事之,为之洒扫。

安世道成,白日升天。临去,遂以要道术授叔本,叔本后亦仙去矣。

【注释】

(1) 辄(zhé):总是,就。

【译文】

那两人说:“我们一直在你身边坐着呢。”于是他们又约了安世好几次,安世每次都能很早就到来,于是两人知道安世是个可以教授道术的人。他们把两颗药丸送给安世,告诫他说:“你回去,不要再吃东西了,另找个地方住。”安世答应了。

两个仙人经常来安世住的地方,叔本很奇怪地说:“安世一个人住在空房子里,怎么会有人和他说话,过去看又看不到人。”于是就问他:“经常听到你屋子里有好几个谈话的声音,现在又看不到一个人,是怎么回事?”安世回答说:“我自言自语呢。”叔本看安世再也不吃东西了,只是喝水,睡觉休息也在别处,怀疑他不是普通人,就知道自己可能没认识到他是个修道的贤人,于是叹息说:“道最尊,德最贵,有道不在年龄大小,父母生下了我,但是如果没有教我修道的老师,就不能使我长生。先听闻道的人,就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于是叔本就用弟子对待师长的礼节来对待安世,每天都跪拜侍奉他,为他洒水打扫屋子。

安世修道成功后,在一天白天飞升上天了。他临走的时候,把修道的关键要领都告诉了叔本,于是权叔本后来也成仙走了。

刘政

【题解】

刘政为汉代人,他的事迹主要见于《神仙传》中。

本篇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刘政得道后的种种神通变化能力,其中的分身术等道术对后世神话小说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刘政者,沛人也 (1) 。高才博物,学无不览,以为世之荣贵,乃须臾耳 (2) ,不如学道,可得长生。

乃绝进取之路,求养生之术。勤寻异闻,不远千里,苟有胜己 (3) ,虽奴客必师事之。复治《墨子五行记》 (4) ,兼服朱英丸 (5) ,年百八十余岁,色如童子。

【注释】

(1) 沛(pèi):指汉代的沛国。 (2) 须臾(yú):片刻,一会儿。 (3) 苟:如果,假使。 (4) 《墨子五行记》:道术之书。详见《墨子》篇。 (5) 朱英丸:一种用朱草炼制的外丹。

【译文】

刘政是沛国人。他博学多才,对各家的学说都有研究,觉得世上的荣华富贵,转瞬即逝,不如去学道,还能获得长生不老。

他于是放弃走做官升迁的道路,转而寻求养生的道术。他不远千里,到处搜集奇人异事的传闻,如果碰到在某件事上有比自己更懂的人,即使那人是个奴仆或门客,他也会把对方当老师对待。他又专门研究《墨子五行记》,同时服用朱英丸,到他一百八十多岁时,脸色还是像少年一样。

能变化隐形,以一人分作百人,百人作千人,千人作万人。又能隐三军之众 (1) ,使成一丛林木,亦能使成鸟兽。试取他人器物,易置其处,人不知觉。又能种五果 (2) ,立使华实可食。坐致行厨 (3) ,饭膳供数百人 (4) 。又能吹气为风,飞砂扬石。以手指屋宇、山陵、壶器,便欲颓坏 (5) ,复指之,即还如故。

又能化生美女之形,及作水火;又能一日之中,行数千里;能嘘水兴云,奋手起雾;聚土成山,刺地成渊;能忽老忽少,乍大乍小;入水不沾,步行水上,召江海中鱼、鳖、蛟龙、鼋、鼍 (6) ,即皆登岸;又口吐五色之气 (7) ,方广十里,直上连天;又能跃上,下去地数百丈。

后去,不知所在。

【注释】

(1) 三军: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此处指代军队。 (2) 五果:指栗、桃、杏、李、枣,此处指代各种能结果的植物。 (3) 坐致行厨:一种道术,可凭空招来酒食。 (4) 饭膳(shàn):饭食。 (5) 颓(tuí)坏:倾倒,败坏。 (6) 蛟(jiāo)龙: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鼋(yuán):大鳖。鼍(tuó):一种鳄鱼,亦称扬子鳄、鼍龙、猪婆龙。 (7) 五色之气:为彩色云气,古人以五色气为祥瑞之气。

【译文】

他能变身和隐身,一个人可以同时变成几百个人,几百个人再变成几千个人,几千人又变成上万人。他还能把军队隐藏起来,让他们变成一片树林,或者把他们变成一群飞鸟或走兽。他取走别人的东西,放到另外的地方,别人也察觉不到。他还能种下各种果实,并立刻就让它们发芽长成树木,并结出可以吃的果子。他还能凭空召来各种美食,饭菜能供应上百人同时食用。他还能吹口气就变成大风,把大地吹得飞沙走石。他用手指一下房屋、高山或水壶等器具,那些东西就会坏掉,再指一下,它们就又还原成原来的样子。

他还能变化成美女,以及让东西起火或变来大水;他还能在一天之内,行走上千里的路;他能嘘气让水流动,让云飘行,挥挥衣袖就能让大地生起云雾;他能聚一堆土然后把它变成高山,刺一下地面就让被刺的地方变成深渊;他还能一会儿看起来很衰老,一会儿又看起来很年轻,身形一会儿变得很大,一会儿又变得很小;他到水里时身上不会被沾湿,又能在水面上行走,召唤江海里的鱼、鳖、蛟龙、鼋、鼍等,就能让它们马上上岸;他还能从口中吐出五彩的气,覆盖周围十几里的范围,上面一直连到天空;他还能一下跳到离地几百丈高的地方。

后来他离家而去,也不知道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