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泰 附李文渊

【题解】

沈文泰应为汉代仙人,本篇主要记述“红泉丹法”是其与弟子李文渊所传。按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所述,葛洪时代,其所见丹法甚多,“红泉丹法”为其中一种。

沈文泰者,九嶷人也 (1) 。得红泉神丹 (2) ,去土符延年益命之道 (3) ,服之有效。

欲之昆仑 (4) ,留安息二十余年 (5) ,以传李文渊曰 (6) :“土符却不去,服药行道无益也。”文渊遂受秘要,后亦升仙。

今以竹根汁煮丹,及黄白去三尸法 (7) ,出此二人矣。

【注释】

(1) 九嶷(yí):也作九疑,山名,又名苍梧山,位于湖南南部永州宁远境内。 (2) 红泉神丹:《抱朴子·内篇·金丹》曾说此法:“又李文丹法,以白素裹丹,以竹汁煮之,名红泉,乃浮汤上蒸之,合以玄水,服之一合,一年仙矣。” (3) 土符:古代择日术中属于月神的一个恶神,此处意已不可考,联系上下文,应与“三尸”有关联。 (4) 昆仑:指昆仑山,道教神山,在今新疆境内。 (5) 安息:即安息帝国,古国名,又名阿萨息斯王朝或帕提亚帝国,是亚洲西部伊朗地区古典时期的奴隶制帝国。建于前247年,开国君主为阿尔撒息。226年被萨珊波斯代替。全盛时期的安息帝国疆域北达小亚细亚东南的幼发拉底河,东抵阿姆河。安息帝国位于罗马帝国与汉朝中国之间的丝绸之路上,成为商贸中心,与汉朝、罗马、贵霜帝国并列为当时亚欧四大强国之一。汉武帝时,曾派使者与之交流。 (6) 李文渊:沈文泰弟子,具体不详,注〔2〕中所提的“李文”似应为此人。 (7) 黄白:指金银。三尸:指人身中魂灵鬼神之类。详见《刘根》篇注。

【译文】

沈文泰是湖南九嶷山人。他得到红泉神丹的制作方法,还有去土符延长生命的道术,他施行后十分有效。

他想去昆仑山,但先待在安息国二十多年,把道术都传给了李文渊,对他说:“人身中的土符除不掉,服丹药修道术都没有用。”李文渊学了他的修道秘诀,后来也升天成仙了。

现在用竹根汁煮制丹药的方法,还有用金银去除人身中三尸的方法,都出自这两人。

涉正

【题解】

涉正为汉末方士,现存资料较少,从本篇所记来看,他应该是当时修炼各家中的一家。

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〇九“涉正”条多一句“李八百(见《李八百》篇)呼正为四百岁儿”,南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子房万户涉正一室》篇引《神仙传》,此句则变为“李八百呼为千岁小儿”。

涉正,字玄真,巴东人也 (1) 。说秦始皇时事,了了似及见者。汉末,从二十弟子入吴 (2) 。

莫有见其开目者,有一弟子,固请之,正乃为开目。目开时,有音如霹雳 (3) ,而光如电照于室宇。弟子皆不觉顿伏,良久乃能起,正已复还闭目。

正道成,莫见其所服食施行 (4) ,而授诸弟子皆以行气 (5) ,绝房室 (6) ,及服石脑小丹云 (7) 。

【注释】

(1) 巴东:古名为巴,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周武王克殷,封为子国,称巴子国。秦时为巴郡,东汉建安六年(201)改固陵郡置,治所在鱼复(今重庆奉节东)。 (2) 吴: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 (3) 霹雳: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 (4) 服食:指修道人士服用草木、矿物药物等以求长生,也作“服饵”。 (5) 行气:道教一种修炼方法。详见《老子》篇注。 (6) 绝房室:房室,指房中性生活。本句在《云笈七签》卷一〇九“涉正”条中为:“而授诸弟子皆以行气、房室及服石脑小丹云。”《云笈七签》承袭的应该是早期《神仙传》的内容,后世把“房室”改为“绝房室”,反映了对房中术态度的变化。 (7) 石脑:一为矿物药禹余粮别名,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之功效。另南朝梁陶弘景真诰》中记载:“石脑故如石,但小斑色而软耳,所在有之,服此时时使人发热,又使人不渴……石脑,今大茅东亦有,形状圆,小如曾青,而质色似钟乳床。”此为钟乳石的一种。小丹:相对于服用后能成仙飞升的大丹而言,指仅具有强壮延年而不能成仙飞升的丹药。

【译文】

涉正,字玄真,巴东人。他跟人说起秦始皇时候的事,都一清二楚,就像亲眼看见一样。汉代末年,他带着二十个弟子进入吴地。

没有人见过涉正睁开过眼睛,有一个弟子,就一再请求他开一次眼,涉正就答应为他们开一次。他把眼睛睁开的时候,突然出现打雷的霹雳之声,屋子里也出现一道电光,把整个屋子照得通亮。弟子们吓得不自觉地趴到了地上,过了好久才起身,涉正已经恢复了闭目的状态。

涉正修道成功了,但人们也没看见他服食过什么东西,他传授给弟子们的,就是行气法,并且要他们断绝房室生活,还有服用石脑炼制的小丹药。

皇化

【题解】

九灵子为皇化的号,皇化应为晋代之前一修炼家,但其资料缺失,详情已不可考。从文中来看,葛洪曾见其所著书,并曾引用,可能为《九灵子经》之类。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引《神仙传》,第二段后文字多了几句:“田蚕大行,六畜繁孳,奴婢安家,疾病得愈。县官道解,争理得胜,百事皆利。世有专世,行此道者,大得其妙。”

九灵子,姓皇名化,得还年却老胎息内视之要 (1) ,五行之道 (2) 。其《经》曰:“此术可以辟五兵 (3) ,却虎狼,安全己身,营护家门,保子宜孙,内外和穆,人见则喜,不见则思。

“既宜从军,又利远客,他人谋己,消灭不成。千殃万祸,伏而不起。杜奸邪之路,绝妖怪之门。咒咀之者 (4) ,其灾不成;厌蛊之者 (5) ,其祸不行;天下诸贤,皆来宗己,倾神灵之心,得百姓之意。”

在人间五百余年,颜色益少,后复炼丹,乃登仙去。

【注释】

(1) 胎息:古代修炼方法之一,指通过静坐行气等,使出现口鼻呼吸自然停顿,但下腹丹田内有呼吸起伏的现象,类似胎儿在母腹中的脐带呼吸,又称内呼吸。清王士端《养真集》:“止有一息,腹中旋转,不出不入,名曰胎息。”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释滞》中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抱朴子·内篇·遐览》中记有《胎息经》。内视:又称内观,《胎息经》中说:“天之神发于日,人之神发于目,目之所至,心亦至焉。”所以,凡人行静坐胎息法时,需要返观内照,以凝神安息。《抱朴子·内篇·遐览》中记有《内视经》。 (2) 五行之道:指《墨子五行记》之术。 (3) 辟(bì):古同“避”。躲开的意思。五兵:原指五种兵器,这里指战乱之祸。 (4) 咒咀(zuǐ):又作“咀咒”。诅咒、咒骂的意思。 (5) 厌蛊(ɡǔ):指用巫术致灾祸于人。

【译文】

九灵子,姓皇名化,他得到了恢复年轻延缓衰老的胎息内视修炼要诀,还有五行修炼秘诀。他的《经》书中说:“这个道术可以避开战乱的伤害,能够退却虎狼等野兽,保护自身安全,并能守护家门,还能让子孙后代的家庭都内外和睦,相互看到时就会心生欢喜,见不到时会相互想念。

“如果当兵也不用担心,客居远处也不会有危险,如果有别人来谋害自己,他们就会被消灭而谋害不成。千万种潜在的灾祸,都会被抑制住而不会发生。把奸邪之人都赶走,妖魔鬼怪都不会上门惹祸。如果被人诅咒,那些诅咒的话将不会应验;如果被人施了巫术,巫术的伤害也不会起效;天下的贤人都会来尊奉自己,做事会得到神灵的赞许,也会受到老百姓的拥护。”

他在人间待了五百多年,面容越来越年轻,后来又炼丹服药,于是登天成仙走了。

北极子

【题解】

北极子具体情况不详,本篇主要引述其著作,概括其思想主要为爱神,以及养生需要用生命自身去修炼的思想。

署名唐王松年的《仙苑编珠·九灵却祸北极贵精》篇引《神仙传》说:“北极子姓阴名恒,得保神养性、贵精之道,其要曰:‘以金治金谓之真,以人治人谓之神。’”文字与本篇略有出入。

北极子,姓阴,名恒,其《经》曰:“治身之道,爱神为宝 (1) ,养性之术 (2) ,死入生出,常能行之,与天相毕。因生求生,真生矣。以铁治铁之谓真,以人治人之谓神。”

后服神丹仙去。

【注释】

(1) 神:古代修炼家指脑精深细微的物质结构及脑意识思维活动,中医认为,“神、气、形”是生命最重要的三要素,人若要健康长寿,需要保养好它们三者,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三者中,又以养神为最重要。 (2) 养性之术:指养生长寿之术。

【译文】

北极子,姓阴,名恒,他的《经》书说:“修身的道理,应以爱神为最重要,养生的方法虽多,但首先要知道神在死后会消逝,只有人活着才能发生功用,所以要是能经常施行养神之术,则寿命会与天地共长久。用生命之神来求得长生,才是真正长生的方法。就像用铁来打造铁器才能得到真正的铁器,用人身本来具有的东西来修炼生命才是真正的修炼。”

他后来服用神丹成仙走了。

李修

【题解】

李修属于房中修炼家,与房中修炼家里的五行派(见《天门子》篇)有一定渊源。唐五代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中有《太阳女》一篇,说太阳女“得内修之要,吐纳之益,敷演五行之道,用之深妙,行之甚验”。并说她“奉事绝洞子”,由此可知,绝洞子的房中术与五行派是有关联的。

绝洞子,姓李,名修。其《经》曰:“弱能制强,阴能弊阳 (1) ,常若临深履危 (2) ,御奔乘驾,长生之道也。”

年四百余岁,颜色不衰,著书四十篇,名曰《道源》 (3) 。服还丹升天也 (4) 。

【注释】

(1) 弊:使之败或使之疲困。 (2) 履(lǚ)危:步入危险的地方。 (3) 《道源》:为李修所著书名,今已不存。 (4) 还丹:一种炼制的内服丹药,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后,爆之鼎热,内朱儿一斤于盖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须臾翕然俱起,煌煌 ,神光五色,即化为还丹。取而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

【译文】

绝洞子,姓李名修。他写的《经》书上说:“柔弱能够克制刚强,阴能败阳,在行房中之事时,要能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觉心,如此御女,就是长生不老之道了。”

他年纪四百多岁时,面容还不衰老,写了四十篇文章,集名叫《道源》。后来他服用还丹升天走了。

柳融

【题解】

关于柳融的资料极少,从本篇看,他会变化之术,与《墨子五行记》似有关联。

南极子,姓柳名融。能含粉成鸡子 (1) ,吐之,数十枚。煮而啖之 (2) ,与鸡子无异,黄中皆余粉少许,如指端者。

取杯咒之,即成龟,煮之可食,肠藏皆具 (3) 。而杯成龟壳,煮取肉,则壳还成杯矣。

取水咒之,即成美酒,饮之醉人。

举手即成大树,人或折其细枝,以刺屋间,连日犹在,以渐萎坏,与真木无异也。

服云霜丹 (4) ,得仙去。

【注释】

(1) 鸡子:即鸡蛋。 (2) 啖(dàn):吃或给人吃。 (3) 藏(zànɡ):指内脏。 (4) 云霜丹:具体不详。

【译文】

南极子,姓柳名融。他能含一口面粉然后变成鸡蛋,从嘴里吐出来,有几十个。把那些鸡蛋煮熟吃,跟真鸡蛋味道一样,蛋黄中还会看到一些面粉,有指甲尖那么一点。

他拿来一个杯子对它施咒,杯子就变成了乌龟,把乌龟煮熟了可以吃,乌龟的肠子和脏腑都有。杯子变成了乌龟壳,把煮熟了的乌龟肉剔出来,则乌龟壳又会变成杯子。

他对着水施咒,水就变成了美味的酒,喝了会醉人。

他把手举起来就变成了一棵大树,有人去折断一条细树枝,插在屋子里,那树枝会好几天都在,最后慢慢变得枯萎败坏,跟真的树木一样。

他后来服用云霜丹,成仙走了。

葛越

【题解】

黄卢子葛越,也有版本误作葛起或葛期,其具体情况已不详。

南朝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提到黄卢子为:“西岳公,姓葛,禁气召龙。”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和署名唐王悬河的《三洞珠囊》等书都有引《神仙传》黄卢子的故事,内容与本篇差异不大。《云笈七签·三洞经教部·三洞并序》中说:“昔黄帝东到青丘,过风山,见紫府真人,受《三皇内文》。又黄卢子、西岳公皆受《禁虎豹之术》。”这里似把《真灵位业图》中提到的黄卢子的号和“西岳公”误当作了另外一个人,同时也说明黄卢子的禁术是紫府真人所传授的,紫府真人传与黄帝是同时代人。唐独孤及《毘陵集·华山黄神谷宴临汝裴明府序》题注引《图经》,说华山黄神谷,是“仙人黄卢子得道升仙之所”,南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十曾说黄卢子为壶公师(见《壶公》篇)。

黄卢子,姓葛名越,甚能治病,千里寄姓名与治之,皆愈,不必见病人身也。善气禁之道 (1) ,禁虎狼百虫 (2) ,皆不得动,飞鸟不得去,水为逆流一里。

年二百八十岁,力举千钧 (3) ,行及走马。头上常有五色气 (4) ,高丈余。天下大旱时,能到渊中召龙出 (5) ,催促,便升天,使作雨,数数如此。

一旦,与亲故别,乘龙而去,遂不复还。

【注释】

(1) 气禁:即禁气术,是一种通过自身的气来禁物,使所禁之物按自己的想法去表现的法术。 (2) 百虫:指百兽。虫,动物的通称。 (3) 千钧:形容非常重。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约等于三十斤。 (4) 五色气:为彩色云气,古人以为五色气为祥瑞之气。 (5) 渊:深水,潭。

【译文】

黄卢子,姓葛名越,他很会治病,把一千里之外的病人姓名告诉他,让他治疗,他都能治好,不需要见到病人本人。他会禁气的道术,对虎狼百兽施禁术时,让它们都不能动,飞鸟也飞不走,河水则会逆流而上一里远。

他二百八十岁时,还能举起千钧重的东西,走起路来像奔跑的马那么快。他头顶上经常有五彩的气,有一丈多高。遇到天下大旱,他能从深渊里召唤出龙,催促一下,那龙就飞升到天上,他就让龙下雨,每次都这样。

一天早晨,他跟亲人好友告别,乘着龙飞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陈永伯 附增族

【题解】

陈永伯应为汉代人,因资料缺乏,详情已不可考。

陈永伯者,南阳人也 (1) ,得淮南王七星散方 (2) ,试按合服之,二十一日,忽然不知所在。

永伯有兄子,名增族,年十七,亦服之,其父系其足,密闭户中,昼夜使人守视之,二十八日,亦复不见,不知所之。

本方云:“服之三十日,得仙。”陈氏二子,服未三十日,而失所在,后人不敢服。

仙去必有仙官来迎,但人不见之耳。

【注释】

(1) 南阳:河南省辖市,古称宛,位于河南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秦时置南阳郡,汉代延置,三国时南阳为魏国所有,隶属荆州,晋代时南阳曾为南阳国,辖十四县,都宛。 (2) 淮南王:即刘安。七星散:道家散药,具体成分不详。

【译文】

陈永伯是河南南阳人,他得到了淮南王刘安的七星散方,就试着按照方子所说的配药服用,过了二十一天,忽然就不见了。

陈永伯的哥哥有个儿子,叫陈增族,当年十七岁,也要服用那个药,于是他的父亲就把他的脚拴住,放在一个密闭的屋子里,白天黑夜都派人看守着他,等到他吃药的第二十八天,人也不见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那个方子里说:“服用三十天,就可以成仙。”陈家有两个孩子,都没有服到三十天,就不见了,于是后人就不敢再去服了。

成仙而去的人必定有仙官来迎接的,只是凡人看不见罢了。

董仲君

【题解】

董仲君,汉代方士,汉武帝时人。北宋李昉等《太平广记·道术一·董仲君》引东晋王嘉《王子年拾遗记》记其为汉武帝刻李夫人石像事,与本篇内容不同。

从本篇内容来看,董仲君善于道术中的幻术。

董仲君者,临淮人也 (1) ,少行气炼形 (2) ,年百余岁不老。

尝见诬系狱,佯死,臭烂生虫,狱家举出而后复生,尸解而去 (3) 。

【注释】

(1) 临淮: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置临淮郡,郡治徐县(今江苏泗洪南)。 (2) 行气炼形:方士修炼之术。 (3) 尸解:道家指修道者元神离开肉体而成仙。

【译文】

董仲君是临淮郡人,他年轻时练习行气养形之术,到一百多岁了还不衰老。

他曾经遭人诬陷,被关进了监狱,他就假装死了,尸体发臭腐烂生出虫子来,管监狱的人把他抬出来后,他又活了过来,他最后尸解成仙走了。

王仲都

【题解】

王仲都,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引《神仙传》说他是汉中人,汉元帝时道士。东汉桓谭新论》中称汉元帝偶然患病,下诏征召方士,汉中献道士王仲都,因能耐寒,被封为御前待诏。后汉元帝在夏天又试其耐热,故事内容与本篇大致相同。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不热之道”为“服六壬六癸之符,或行六癸之炁,或服玄冰之丸,或服飞霜之散”。并说:“幼伯子、王仲都,此二人衣以重裘,曝之于夏日之中,周以十炉之火,口不称热,身不流汗,盖用此方者也。”就是说葛洪认为,王仲都能耐寒热是因为服用了一些药物所致。

王仲都,汉人也,一云道士,学道于梁山 (1) ,遇太白真人 (2) ,授以虹丹 (3) ,能御寒暑,已二百许年。

汉元帝召至京师 (4) ,试其方术。尝以严冬之月,从帝出游,令仲都单衣乘驷马车 (5) ,于上林昆明池 (6) ,环水驰走。帝御狐裘 (7) ,而犹觉寒,仲都貌无变色,背上气蒸烋烋然 (8) 。又当盛夏,曝之日中,围以十垆火 (9) ,口不称热,身不流汗,后亦仙去。

桓君山著《新论》 (10) ,称其人。

【注释】

(1) 梁山:位于陕西合阳与黄龙交界处。 (2) 太白真人:具体不详,唐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识物》篇中曾引用了太白真人论修行的一段话。 (3) 虹丹:一种内服的丹药,具体不详。 (4) 汉元帝:即刘奭(前74—前33),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京师:即当时的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5) 驷(sì)马车: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后也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6) 上林:指上林苑,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三百里,有灞、浐、泾、渭、沣、镐、涝、潏八水出入其中。昆明池:故址位于距陕西西安西南十五公里的长安区斗门镇沣西一带,是汉代上林苑的一部分。昆明池先前是一片面积很大的沼泽洼地,属于西周灵池的一部分,汉武帝时因想开通与天竺国(即今印度)的竹制品贸易,被昆明国阻隔,于是于元狩六年(前117年)开凿了类似昆明国滇池的昆明池。初衷是为操练水军,以便征讨西南诸国。昆明池至唐开元年间(713—741)依旧烟波浩渺,成为唐代京城长安著名的游览胜地,至晚唐时,已基本干涸。 (7) 狐裘(qiú):狐皮大衣。 (8) 烋烋(xiū)然:这里形容汗液大量蒸发的样子。 (9) 垆(lú):通“炉”。 (10) 桓君山:指桓谭(前23—56年前后),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师、天文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淮北)人。17岁入朝,79岁卒于任上,历事西汉、王莽(新)、东汉三朝,官至议郎、给事中、郡丞。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反对谶纬神学。著有《新论》二十九篇,多已佚。

【译文】

王仲都是汉代人,有人说他是道士,在梁山学道术,遇到太白真人,传授他虹丹法,他学成后能抵御寒暑的变化,已经在世近两百年了。

汉元帝把他召到京师,想试验他的方术。就在严寒的冬天,让他跟着自己一起出游,命令他只穿着单衣乘坐在四匹马拉着的车子上,在上林苑的昆明池周围,绕着昆明池奔跑。汉元帝穿着狐皮大衣,还觉得很冷,仲都却面不改色,后背甚至热气腾腾。又在大夏天的时候,让他到太阳底下暴晒,在周围围上十个带火的火炉,他也不说热,身上也不出汗,后来成仙走了。

桓谭所写的《新论》里,曾提到这个人。

离明

【题解】

离明本属魏晋时房中术修炼家五行派玉子一门,《神仙传·太阴女》篇中,曾提到太阴女多年求师不得,后得遇太阳子而得道。其中有太阳子所说“共事天帝之朝,俱饮神光之水,身登玉子之魁,体有五行之宝”句,可知其与玉子的渊源。

太阳子,姓离名明,本玉子同年友也 (1) 。

玉子学道已成,太阳子乃事玉子,尽弟子之礼,不敢懈怠 (2) 。然玉子特亲爱之,有门人三千余人,莫与其比也。好酒,常醉,颇以此见责。然善为五行之道 (3) ,虽鬓发斑白,而肌肤丰盛,面目光华,三百余岁,犹自不改。

玉子谓之曰:“汝当理身养性,而为众贤法师,而低迷大醉,功业不修,大药不合,虽得千岁,犹未足以免死,况数百岁者乎,此凡庸所不为,况于达者乎!”对曰:“晚学性刚,俗态未除,故以酒自驱其骄慢。”如此著《七宝树之术》 (4) ,深得道要,服丹得仙。

时时在世间,五百岁中,面如少童。多酒,故其鬓发皓白也 (5) 。

【注释】

(1) 玉子:见《玉子》篇。 (2) 懈(xiè)怠:松懈,懒惰。 (3) 五行之道:指善用五行原理行房中术。 (4) 《七宝树之术》:道教中有“七宝林”一说,如《护命妙经注》说:“七宝林者,心也,神也。”《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人之一身,三元四象俱足,故谓之七宝林。”疑此处“七宝树之术”即“七宝林之术”,似应讲述修养身心道术。 (5) 皓(hào)白:雪白,洁白。

【译文】

太阳子,姓离名明,本来是和玉子同龄的朋友。

玉子学道成功后,太阳子就侍奉玉子,用做弟子的礼节来对待他,不敢有一点懈怠。但是玉子待他特别亲切,玉子有三千多个门人弟子,都不能跟离明相比。离明喜欢喝酒,经常喝醉,他也因此而经常受到责备。但是他善于行五行道法,虽然两鬓斑白,但是肌肉很饱满,脸上和眼睛也很有光彩,三百多岁了,还是没有什么改变。

玉子对他说:“你应该修身养性,这样才能做众人的法师,现在沉迷于喝酒还经常喝醉,功夫也不修炼,大药也不炼制,即使能活千岁,最终还是不能免于死亡,何况你现在才几百岁,平庸的人都不会这么做,何况你这么聪明的人呢!”他回答说:“我学道晚,性格刚强,世俗的习气还没有消除,所以才用酒来消除身上的骄傲之气和轻慢之心。”然后他写了《七宝树之术》一书,对修道的要领多有阐发,并最终服丹药成仙。

他经常在人间活动,五百多年来,脸色一直像个少年。但是因为他喝酒过多,所以两鬓的头发一直是雪白的。

刘京

【题解】

刘京,《汉武帝外传》中作“刘景”,署名唐王松年仙苑编珠·御妾娄景,烧炭严青》篇中作“娄景”。《汉武帝外传》中称其“字太玄,南阳人”,并说他除了和邯郸张君学道外,又师从蓟子训(见《蓟子训》篇)。子训授其《五帝灵飞六甲十二事》《神仙十洲真形》等,他修炼后,“能役使鬼神,立起风雨,召致行厨,坐在立亡”。此外,《汉武帝外传》中还提到刘京教给皇甫隆咽津叩齿法:“治身之要,当朝朝服玉泉,使人丁壮,有颜色,去三虫而坚齿也。玉泉者,口中液也。朝未起,早漱液,满口乃吞之,琢齿二七过,如此者三,乃止。名曰炼精,使人长生也。”

按《汉武帝外传》中的说法,刘京在“魏黄初三年(222)”“入衡山中去,遂不复见”。

刘京者,本汉文帝时侍郎也 (1) ,从邯郸张君学道 (2) ,受饵云母、朱英方服之 (3) ,百三十余岁,视之,如三十许人。

能知吉凶之期,又能为人祭天益命,或延得十年五年。至魏武帝时 (4) ,京游诸弟子家,皇甫隆闻而随事之 (5) 。以云母、丸子方教隆 (6) ,隆合服之,得三百岁,不能尽其道法,故不得度世 (7) 。又有王公 (8) ,于京处得九子丸 (9) ,时王公已七十岁,服之,御八十妾 (10) ,生二十儿。骑马猎行,日二百里,饮酒一斛不醉 (11) ,得寿二百岁。

【注释】

(1) 汉文帝:即刘恒(前202—前157),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侍郎: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 (2) 邯郸张君:具体不详,南朝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将其列为第三中位右位。北周宇文邕《无上秘要·得太极道人名品》云:“邯郸张君,前汉末人。刘京,张君弟子。”邯郸,河北省辖市,位于河北南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八千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为赵都。汉代与洛阳、临淄、宛、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 (3) 饵(ěr):指服饵,即道教的服食。云母:为硅酸盐类矿物,也是一种中药,道教常用之炼服。朱英:一种植物,道教用以炼制服用,认为食之可以长生不老。 (4) 魏武帝:即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5) 皇甫隆:安定(今甘肃定西)人,三国时期魏国人,嘉平年间(249—253)任敦煌太守。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仓慈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说,他在敦煌时,曾教授当地人改变耕种的灌溉方法和犁具,从而省力而多收,又改禁当地妇女的一种费布的裙装,从而大量节省民生,所以敦煌人对他的评价是“刚断严毅不及于慈,至于勤恪爱惠,为下兴利,可以亚之”。 (6) 云母、丸子方:即上文的云母、朱英方,有《朱英丸方》一书。见《墨子》篇注。 (7) 度世:即得道成仙。 (8) 王公:指有显贵爵位的人。 (9) 九子丸:具体不明。北宋《圣济总录》卷一○五中有九子丸,分别由中药蔓菁子、五味子、枸杞子、地肤子、青箱子、决明子、楮实、茺蔚子、菟丝子组成,疑即类似药丸。 (10) 御(yù):此处指与女子行房事。妾:妻子之外另娶的女子。 (11) 斛(hú):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译文】

刘京,本来是汉文帝时的侍郎,他跟邯郸的张君学道术,被传授服用云母和朱英的方法,活了一百三十多岁,但是看上去,像三十几岁的人。

他能预知发生好事或坏事的日期,还能为别人祭祀天地而延长寿命,有的能延长十年,有的能延长五年。到魏武帝曹操的时候,刘京去各处弟子家游历,敦煌太守皇甫隆听说后,就跟随并师事于他。他教给皇甫隆服食云母和朱英丸的配方,皇甫隆炼制好后服用,活了三百岁,但因为他不能完全施行刘京的道术,所以没能度世成仙。还有个王公,在刘京那里得到了名为九子丸的方子,当时他已经七十岁了,但配药服用后,又和八十个小妾同房,生了二十个子女。他还能骑马打猎,一天走两百里路,喝一斛酒都不醉,获得了两百岁的寿命。

清平吉

【题解】

清平吉,汉代人,其相关事迹已不可考。

清平吉,沛国人 (1) ,汉高皇帝时卫卒也 (2) ,至光武时 (3) ,容色不老,后尸解去 (4) 。

百余年,复还乡里,数日间,又尸解而去。

【注释】

(1) 沛(pèi)国:即沛侯国,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封其侄子刘濞为沛侯,建立沛侯国,属沛郡所领侯国。次年,刘濞被封为吴王,沛侯国被撤除,沛侯国国都在今安徽淮北相山区。 (2) 汉高皇帝:即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前195),他是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做出了突出贡献。 (3) 光武:即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前5—57),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字文叔,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4) 尸解:道家指修道者元神离开肉体而成仙。

【译文】

清平吉是沛国人,他是汉高皇帝刘邦的卫兵,到东汉光武帝刘秀时,依然相貌不衰老,后来尸解走了。

一百多年后,他又再次回到家乡,几天后,又尸解走了。

黄山君

【题解】

黄山君相传为商朝末年人,相传《彭祖经》由其所编。《彭祖经》为一本主要讲述房中术内容的书,因为此书极有可能为汉代或汉代之后的人假借彭祖之名而写的(见《彭祖》篇),所以如果《彭祖经》真是由黄山君所编,则黄山君倒极有可能是此书的真正作者,由此推断他可能是位精于房中养生的方士,生活年代大约在汉代晚期或之后。

黄山君者,修彭祖之术,年数百岁,犹有少容。亦治地仙 (1) ,不取飞升。

彭祖既去,乃追论其言,为《彭祖经》。得《彭祖经》者,便为木中之松柏也 (2) 。

【注释】

(1) 地仙:道家指住在人间可以长生不死的仙人。 (2) 松柏:指松树和柏树,代表长寿之树,民间有“千年松,万年柏”之说。

【译文】

黄山君,他修行彭祖的道术,年龄已经有几百岁了,看起来却还是很年轻的样子。他修成了地仙,不愿飞升上天。

彭祖离开后,他记述下彭祖说的话,编成《彭祖经》一书。能领略《彭祖经》精髓的人,就能做到像树木中的松树和柏树一样长寿。

灵寿光

【题解】

灵寿光在西晋张华博物志·方士》篇中被写作“冷寿光”,并说他属于魏王(魏武帝曹操)所集的十六名当时比较著名的方士之一,又说根据“魏文帝、东阿王、仲长统所说”,这十六个方士“皆能断谷不食,分形隐没,出入不由门户”。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方术传》云:“冷寿光、唐虞、鲁女生三人者,皆与华佗同时。寿光年可百五六十岁,行容成公御妇人法。尝曲颈 息,须发尽白,而色理如三四十岁,死于江陵。”据此可知,灵寿光也是一位房中养生家。

本篇内容也收入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六《尸解》中。另该书卷四《道教经法传授部·道教相承次第录》中“第二十一代灵寿光”旁有小注称:“寿光本外国人,授十八人。唯一人系代:何述。”

灵寿光者,扶风人也 (1) 。年七十余,而得朱英丸方 (2) ,合而服之,致得其效,转更少壮,年如二十时。

汉献帝建安元年 (3) ,光已二百二十岁,常寄寓于江陵胡田家 (4) ,无疾而卒,田殡埋之 (5) 。百余日,人复见在小黄寄书与田 (6) ,田得书,掘发棺,视之,中一无所有,钉亦不脱,唯履在棺中。

【注释】

(1) 扶风:位于陕西中西部,今为陕西宝鸡下辖县。 (2) 朱英丸方:一种服食方。详见《墨子》篇注。 (3) 汉献帝建安元年:即196年。汉献帝,为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协(181—234)。 (4) 江陵:又名荆州城,位于湖北中部偏南。江陵的前身为楚国国都“郢”,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三十四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515年。至汉朝起,江陵城长期作为荆州的治所而存在。 (5) 殡(bìn):停放灵柩或把灵柩送到墓地去。 (6) 小黄:未知确切地址,今湖北潜江市龙湾镇东部约三公里处有地名小黄家台,供参考。

【译文】

灵寿光是陕西扶风人。他七十多岁时,得到了朱英丸方,配制后服用,获得了效果,变得更加年轻强壮,像二十岁时的样子。

汉献帝建安元年,他已经二百二十岁了,经常寄居在江陵胡田家,后来无疾而终,胡田就把他埋葬了。过了一百多天后,人们又在小黄看到他,他还寄信给胡田,胡田收到信后,把他的棺材挖了出来,打开看时,里面没有尸体,棺材钉也没有脱落的痕迹,只有他的鞋在棺材里。

李根

【题解】

依文中所说,李根应为汉末至三国时人,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记载:“成都内史吴大文,博达多知,亦自说昔事道士李根,见根煎铅锡,以少许药如大豆者投鼎中,以铁匙搅之,冷即成银。大文得其秘方,但欲自作,百日斋便为之,而留连在官,竟不能得,恒叹息,言人间不足处也。”则知李根除了能预知世事外,还会黄白术等方术。

李根,字子源,许昌人也 (1) 。

有赵买者,闻其父祖言,传世见根。买为儿时,便随事根,至买年八十四,而根年少不老。

尝住寿春吴太文家 (2) ,太文从之学道,作金银法 (3) ,立成。

根能变化入水火中;坐致行厨 (4) ,能供二十人,皆精细之馔 (5) ,四方奇异之物,非当地所有也。

忽告太文曰:“王凌当败 (6) ,寿春当陷,兵中不复居,可急徙去。”太文窃以语弟,弟无意泄之。

【注释】

(1) 许昌:又称莲城,位于河南省中部,古称“许”,传说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 (2) 寿春:位于安徽淮南寿县东北部,现为一镇级行政单位。寿春背靠八公山,曾是春秋蔡国、战国楚国、西汉淮南国都城。吴太文: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称之为“成都内史吴大文”,但唐房玄龄晋书·武帝纪》称,晋武帝太康十年(289)才改诸王国相为内史,而下文所说王凌为三国时事,所以《抱朴子》所记可能有误。 (3) 金银法:即黄白术,指古代方士用其他金属如铅、锡等炼制出黄金、白银的方法。详见《程伟妻》篇注。 (4) 坐致行厨:一种可以招来酒食的法术。见《左慈》篇注。 (5) 馔(zhuàn):饮食,吃喝之物。 (6) 王凌(172—251):字彦云,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之侄,《三国志·魏书》有传。曹魏齐王曹芳正始九年(248),王凌代高柔为司空,嘉平元年(249)代蒋济为太尉,后与其甥令孤愚谋废曹芳,事泄,太傅司马懿帅兵征讨,凌出降,在押付洛阳途中服毒自尽。

【译文】

李根,字子源,河南许昌人。

有个叫赵买的人,听他的祖父说,他们家好几辈都看见过李根。赵买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跟随侍奉李根,到他八十四岁时,李根还是那样年轻不老。

李根曾住在寿春吴太文家,吴太文跟他学道,按他的方法炼制金银,立刻就成功了。

李根能变化之后进入水火之中而不受伤害;凭空招来酒食,足够供应二十个人,都是很精致的美食,由各地出产的奇异食材制成,不是本地所有的。

他有一天忽然对吴太文说:“王凌会失败,寿春会沦陷,战乱中不能安居,你应该马上搬家。”太文私下把这些话告诉了他的弟弟,他弟弟无意间泄露了出去。

王凌闻之,以为妖言惑众,乃使人收根,欲杀之。根时乃方欲书疏 (1) ,奄闻外有千余人围吴家求根 (2) 。根语太文父曰 (3) :“但语‘吾不知’,官自来搜之。”太文出户,还顾窥,根失所在,左右书器物,皆不复见。于是官兵入索,囷食、衣箧之中 (4) ,无处不遍,不得根。及良久,太文出,见根故在向坐,俨然如故 (5) 。语太文曰:“王太尉当族诛,卿弟泄语,十日中当死。”皆果如言。

弟子家又有以女给根者,此女知书,根出行,窃取根素书一卷读之 (6) ,得根自记其学道经疏云:“以汉元封中学道于某 (7) 。”以甲子计之 (8) ,根已七百余年也 (9) 。又太文说,根两目瞳子皆方 (10) ,按《仙经》云:“八百岁,人瞳子方也。”

根告诸弟子言:“我不得神丹大道之诀,唯得地仙方尔 (11) ,寿毕天地,然不为下土之士也。”

【注释】

(1) 疏:分条说明的文字。 (2) 奄:忽然,突然。 (3) 根语太文父曰:从前后文看,此处“父”字应为衍文,翻译时已略去。 (4) 囷(qūn)食:粮仓。囷,古代一种圆形谷仓。衣箧(qiè):装衣服的狭长小箱,一般为板式结构,上有盖,正面有铜饰。 (5) 俨(yǎn)然:形容庄重严肃。 (6) 素书:此处指道书。 (7) 汉元封:元封是汉武帝的第六个年号。前110年四月汉武帝封禅泰山,因而改元元封。 (8) 甲子计之:即用甲子纪年的方法来推算。甲子纪年是我国独有的纪年方法,又名干支纪年法,由十天干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以十天干的乙、丁、己、辛、癸和十二地支的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六十组,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9) 根已七百余年也:从元封时算起,至三国曹魏时约三百多年,此处说七百多年,是夸饰之词。 (10) 根两目瞳(tónɡ)子皆方:葛洪《抱朴子·内篇·袪惑》中引《仙经》云:“仙人目瞳皆方。”指两眼的瞳孔变成方形。 (11) 地仙:道家指住在人间可以长生不死的仙人。见《王遥》篇注。

【译文】

王凌听说后,认为李根妖言惑众,就让人去逮捕李根,想杀了他。李根当时正要给书写注释,突然听到屋外有几千人围着吴家要捉拿他。李根对吴太文说:“你只需要对他们说‘我不知道’,让官府自己来搜捕我就行了。”吴太文出门,回头看时,李根已经不见了,他旁边的书和写字的用具,也都不见了。于是官兵来屋子里搜索,粮仓、衣柜里,整个屋子都搜遍了,还是没有找到李根。官兵走后过了很久,吴太文回来,看见李根还是在原来的地方朝着原来的方向坐着,和之前一样端正。他对吴太文说:“王太尉会被灭九族,你的弟弟泄露了我的话,十天之内会死掉。”后来他的话都应验了。

李根的弟子送了一个侍女给他,这个侍女认识字,李根出门的时候,她偷偷拿了李根的一卷书看,看到李根记录的自己的学道经历,其中说:“在汉代元封年间跟某人学道。”用甲子推算,李根当时已经七百多岁了。吴太文还说过,李根两个眼睛的瞳仁都是方的,按照《仙经》里的说法:“八百岁的人,他的瞳仁是方的。”

李根对他的弟子们说:“我没有得到神丹大道的秘诀,只得到了成为地仙的方法,能跟天地同寿,不会成为会死掉而被埋进土里的人。”

黄敬

【题解】

黄敬应为魏晋时人,从他对王紫阳所述的修炼方法来看,他的方法与道教上清派《黄庭经》的修法类似。《黄庭经》的修炼思想是从道教早期的守一、内照法而来,由道教上清派魏华存夫人所传。魏夫人生于曹魏时期,生活于晋代,其所传《黄庭内景经》以炼神存想为主。

黄敬,字伯严,武陵人也 (1) 。少读诵经书,仕州 (2) ,为部从事 (3) 。后弃世,学道于霍山 (4) ,八十余年,复入中岳 (5) ,专行服气断谷 (6) ,为吞吐之事 (7) ,胎息内视 (8) 。召六甲、玉女 (9) ,吞阴阳符 (10) ,又思赤星在洞房前,转大如火周身 (11) 。至二百岁,转还少壮。

【注释】

(1) 武陵:古代地名,在今湖南常德地区。武陵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 (2) 仕(shì):做官。 (3) 从事:古代官名,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汉刺史的佐吏。汉武帝初设刺史时,刺史于秋季视察郡国,郡国遣吏至界上迎接,“自言受命移郡国,与刺史从事”东汉卫宏(《汉旧仪》),后因而以“从事”为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又有部郡国从事史。大致刺史辖几郡,即设几人,每人主管一郡(国)的文书,察举非法。汉末刺史权重,从事名目更多,文有文学从事、劝学从事等,武有武猛从事、都督从事等,均由刺史自行辟任。 (4) 霍山:安徽天柱山,位于安徽安庆潜山县。 (5) 中岳:即嵩山,位于河南西部,登封西北面。 (6) 服气:又称行气。断谷:即辟谷术,也称绝谷。 (7) 吞吐之事:指吐纳法,属于一种呼吸锻炼方法,道家认为这种锻炼可以吐出人身中浊气,吸纳自然的清气,从而有养生保健的功效。 (8) 胎息:指静坐时出现的口鼻呼吸停止,只有腹部呼吸的现象,也叫“闭息”。见《皇化》篇注。内视:又称内观。见《皇化》篇注。 (9) 六甲:此处指神名,即六个阳神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元脱脱等《宋史·律历志》:“六甲天之使,行风雹,策鬼神。”唐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卷上:“阴阳翕辟,万二千物具而有神焉。主之者,六甲也……六甲者,一切之纲纪也。”南宋王契真编《上清灵宝大法》卷二有:“甲子护我身、甲戌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辰镇我灵、甲寅育我真。”玉女:指仙女。 (10) 吞阴阳符:阴阳符,道教斋醮法事中,称高功封章之时,函上所书之符为阴阳符。南朝梁陶弘景《真诰·真胄世谱》中曾记载许迈传授王子猷“六甲阴阳符”,南宋吕元素《道门定制》卷六:“符出六甲箓中,谓之阴阳符。如甲子属阳,符则卓剑;乙丑属阴,符下三画。”吞阴阳符,即把写有阴阳符的纸张烧后用水吞服。服符水又叫“吞字”,道教方术认为可以召神劾鬼、驱邪镇魔。 (11) 又思赤星在洞房前,转大如火周身:这是说的道教方士修炼中的守一内照法,即通过对身体内部的观想意守,激发正气,既可养生,又可防病。《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中说:“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太平经·太平经佚文》:“守一明法,明正赤,若火光者度世。”“守一之法,光通六外,身乃无害,可终其世,子得长久”。洞房,内炼术语,《大洞经》云:“两眉间……却入二寸为洞房,左有无英君,右有白元君,中有黄老君。”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地真》:“故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思一至饥,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一有姓字服色,男长九分,女长六分,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或在人两眉间,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也。此乃是道家所重,世世歃血传其姓名耳。”

【译文】

黄敬,字伯严,湖南武陵人。他年轻时诵读儒家经典,在州里做官,任职部从事。后来放弃做官,在霍山学道,学了八十多年,又来到中岳嵩山,专门练习服气术和辟谷术,以及呼吸吐纳法,还有静坐胎息内视法。他能召六甲神和仙女,吞阴阳符召神劾鬼、驱邪镇魔,他有时静坐,想象一颗红色的星在头顶之上,然后慢慢变大,像一团火一样包围着全身。这样一直修行到二百岁时,他变得像年轻人一样强壮。

道士王紫阳 (1) ,数往见之,求要言,敬告紫阳曰:“吾不修服药之道,但守自然,盖地仙耳 (2) ,何足诘问 (3) ,新野阴君 (4) ,神丹升天之法,此真大道之极也,子可从之。人能除遣嗜欲如我者 (5) ,亦可以学我所为也。”

紫阳固请不止,敬告紫阳曰:“大关之中有辅星 (6) ,想而见之翕习成 (7) ,赤童在焉指朱庭 (8) ,指而摇之,炼身形消,遣三尸 (9) ,除死名。审能守之可长生 (10) ,失之不久沦幽冥 (11) 。”紫阳受之,得长生之道也。

【注释】

(1) 王紫阳:道士名,生平无考。 (2) 地仙:指长住人间可以长生不死的仙人。 (3) 诘(jié)问:追问,责问。 (4) 新野阴君:指河南新野阴长生。 (5) 嗜(shì)欲:指肉体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 (6) 大关之中有辅星:此段话主要讲述守一内照法的关键处,与《黄庭内景经》中描述大致相同。大关,指修炼进入到某个关键阶段,《黄庭内景经·三关章第十八》:“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口为天关精神机,足为地关生命棐,手为人关把盛衰。”大关一般指进入精、气、神合一的境界。辅星,即大熊座(北斗七星)80,是大熊座ζ(开阳)的伴星,又称左辅。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辅星明近,辅臣亲强;斥小,疏弱。”唐房玄龄等《晋书·天文志》:“辅星傅乎开阳,所以佐斗成功,丞相之象也。七政星明,其国昌,辅星明,则臣强。”另外,中国古称北斗七星为北斗神君,俗谚有“南斗注生,北斗注死”,认为北斗神君掌握人的生死大权。又相传北斗本有九星,其中两颗星深藏于斗中,是玉皇大帝元神所在,不易被人看见,若有人看见即能延年增寿,此处“辅星”似暗喻北斗中的这两颗暗星。 (7) 想而见之翕(xī)习成:此句似指通过意守的方法逐渐使自身的元神呈现。翕,合,聚。 (8) 赤童在焉指朱庭:本句的意思是指整个修炼的过程需要心神来主导。赤童,赤城童子的简称,指心之神。《黄庭内景经》中又称其为黄童、黄庭真人。《黄庭内景经·天中章第六》“宅中有真常衣丹”,务成子注:“‘真’谓心神,即赤城童子也。”朱庭,应指人的心脏。《黄庭外景经·上部经第一》:“黄庭中人衣朱衣。” (9) 三尸:指人身体中使人衰老死亡的各种因素。详见《刘根》篇注。 (10) 审能守之可长生:《黄庭外景经·上部经第一》有“审能修之可长存”句。 (11) 沦幽冥(mínɡ):意指死去。幽冥,指阴间。

【译文】

有个道士叫王紫阳,多次去拜见他,向他求教修道的要诀,他郑重地对紫阳说:“我不修炼服用丹药的道术,只是静守自然之道,只能算地仙,不值得你一再追问,新野的阴君,他有神丹升天成仙的方法,那才是最高的仙道,你可以去师从他。要是有人能像我一样把自身的嗜欲都清除掉,那他也可以学我的修行。”

紫阳一再向他请求,他只好郑重地对紫阳说:“修道进入关键的时候,会看到辅星出现,紧守住并慢慢向它聚拢就能使它越来越明亮,有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孩在红色的房间中指挥着,顺着他的指点去改变自身的意念,时间久了,就能消去形体,除去身内的三尸,名字就永远不会出现在死亡的名单上。要是能守住这个就能长生不老,守不住的话,过不了多久,就会堕落到阴间去。”王紫阳学到了他的方法,获得了长生不老的道术。

甘始

【题解】

甘始是三国时人,据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曹操所集十六方士中就有甘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甘始传》称:“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三人者,皆方士也。率能行容成御妇人术,或饮小便,或自倒悬,爱啬精气,不极视大言。甘始、元放、延年皆为操所录,问其术而行之。君达号‘青牛师’。凡此数人,皆百余岁及二百岁也。”

另外,三国魏曹植在《辩道论》中称甘始为甘陵人,甘陵约在今山东临清东,故《神仙传》所记或有误。曹植在《辩道论》中说曹操招揽这些人的原因是“诚恐此人之徒接奸诡以欺众,行妖恶以惑民”,故聚而禁之也。也就是说,曹操招揽这些人,并非想跟他们学方术,而是怕他们借方术惹事,所以集中起来方便管控。

甘始者,太原人也,善行气 (1) ,不饮食。又服天门冬 (2) ,行房中之事 (3) ,依容成、玄素之法 (4) ,更演益之,为一卷,用之甚有近效。

治病不用针灸汤药,在世百余岁,乃入王屋山仙去 (5) 。

【注释】

(1) 行气:又称服气、炼气,分外息法和内息法两大类。详见《老子》篇注。 (2) 天门冬:一种中药,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神农本草经》认为其味苦,性平。主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小便不利等。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天门冬,或名地门冬,或名莚门冬,或名颠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其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气香者善。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亦可服食。然喜令人下气,为益尤迟也。服之百日,皆丁壮倍 于术及黄精也。入山便可蒸,若煮啖之,取足可以断谷。若有力可饵之,亦可作散,并及绞其汁作酒,以服散尤佳。” (3) 行房中之事:指房中术。 (4) 容成:又称容成子或容成公,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仙人,黄帝的老师,传说他曾指导黄帝学习养生,其事最早记载于《列子·汤问》:“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汉代后逐渐把他作为房中养生家加以推崇,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除著录《容成阴道》二十八卷列为房中家之外,另有《容成子》十四篇归入阴阳家,与邹衍等人为俦。《列仙传·容成公》:“容成公者,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发白更黑,齿落更生。事与老子同。亦云老子师也。”玄素:即善于房中术的玄女和素女,传说她们以房中术授道教黄帝,见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轩辕本纪》。《抱朴子·内篇·微旨》云:“又患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长,知玄素之术者,则曰唯房中之术,可以度世矣。”世传有《玄女经》《素女经》。 (5) 王屋山:位于河南西北部的济源,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被道教称为“小有清虚之天”,位列十大洞天之首,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王屋山主峰据说为轩辕黄帝祭天之所。王屋山因愚公移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

【译文】

甘始是太原人,他擅长行气术,可以不吃不喝。他又服食天门冬,练习房中术,在容成子和玄女、素女的方法基础上,又对房中术进行了补充完善,编成一卷书,按他的方法应用,短期十分见效,

他治病不用针灸和汤药,在世间活了一百多岁,后来进入王屋山成仙走了。

平仲节

【题解】

从文中所述来看,平仲节应为东晋末年人,和葛洪同时代,且极有可能为少数民族,即当时所称的胡人。他所学的修行方法应为道教上清派的修法,从文中可以看出,当时汉文明的修仙文化也对异域产生了影响。

另外,有人认为,“平仲节”的故事本出自南朝梁陶弘景《真诰》,明代时才被人掺入《神仙传》,所以可能不是葛洪原书中的篇目。

括苍山有学道者平仲节 (1) ,河中人 (2) 。以大胡乱中国时谓刘渊、刘聪也 来 (3) ,渡江入括苍山,受师宋君 (4) ,存心镜之道 (5) ,具百神 (6) ,行洞房事 (7) ,如此积四十五年,中有精思 (8) ,身形更少,体有真气。

晋穆帝永和元年五月一日 (9) ,中央黄老君遣迎 (10) ,即日乘云驾龙,白日升天,今在沧浪云台 (11) 。

【注释】

(1) 括苍山:在今浙江丽水东南。 (2) 河中:即“中亚河中地区”。指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中国古代称之为“河中”,近代称之为“河中地区”,现代称之为“中亚河中地区”。河中为古代欧亚陆路主商道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自波斯帝国前后,该地区在大多数时间为各个伊朗语民族与突厥语民族所统治。七世纪,唐朝在击溃东西突厥汗国之后曾在此区域设置河中府。 (3) 大胡乱中国时:指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时期。晋惠帝永康元年(300),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机陆续建立其政权,形成与汉人政权对峙的局面。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实际数目远非五个。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神州陆沉”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几近亡国灭种。后由隋文帝杨坚统一并建立隋朝,方结束了三百年的动乱和分治。五胡乱华的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并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主要有五胡十六国。中国,指中原地区。刘渊(?—310):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呼延氏,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开国皇帝,304—310年在位。刘渊在父亲死后接掌其部属,八王之乱时诸王互相攻伐,刘渊乘朝廷内乱而在并州自立,称汉王,建立汉国(后改为赵,泛称前赵,亦作汉赵),308年称帝,改元永凤。310年,刘渊病死,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刘聪:刘渊第四子,刘渊死后,杀太子刘和即位,310—318年在位。他在位时俘虏并杀害晋怀帝及晋愍帝,谥号昭武皇帝。陶弘景《真诰·稽神枢第四》记载有本篇故事,后有陶弘景注曰:“大胡乱者是刘渊、刘聪时也。石勒为小胡。” (4) 宋君:人名,具体不详,从后文看,应该属于道教上清派人士。 (5) 心镜之道:此处指入静养生炼性。心镜,指如明镜般清净光明可以揽照万象的心。唐房玄龄等《晋书·王湛传》:“国宝检行无闻,坐升彼相,混暗识于心镜,开险路于情田。”道家又有六种神通之心境通,元玄全子诸真内丹集要》卷下:“静坐之间,忽一性跳出形躯之外,便嫌四大臭秽,若到此时,慧性觉之,乃心境通。” (6) 百神:道教认为人若修行,则身有百神扶卫。《黄庭经》注:“入静思存,百神森然。”约出于唐代的《太上大道玉清经·下元品第十一》:“若有善男女等,修此十念,生十善道,一善之中,十神扶卫,故名神之身;人无十念,名为百恶。” (7) 洞房:道教上清派内修的一个概念,指脑中的一个部位。魏晋《黄庭经》有:“洞房紫极灵门户”句,东晋《大洞经》释之云:“两眉间入三分为守寸双田,入骨际三分为有台阙明堂,正深七分,左有青房,右为紫户。却入一寸为明堂宫,左有明童真君,右有明女真君,中有明镜神君;却入二寸为洞房,左有无英君,右有白元君,中有黄老君;却入三寸为丹田宫,亦名泥丸宫,左有上元赤子,右有帝卿君;却入四寸为流珠宫,有流珠真神居之;却入五寸为玉帝宫,有上清神母居之。又当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有上清真女居之;洞房上一寸为极真官,有太极帝妃居之;丹田上一寸为玄丹宫,有中黄太一真君居之;流珠上一寸为太皇宫,有太上真君居之,故曰‘灵门户’。” (8) 精思:一种意守修行方法。见《伯山甫》篇注。 (9) 晋穆帝:指司马聃(343―361),字彭子,东晋第五代皇帝。永和元年:即345年。永和,晋穆帝的第一个年号。 (10) 中央黄老君: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个天帝之一,主要是由五方发展而来,分别为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约为晋朝时的《九真中经》云:“中央黄老君者,太上太微天帝君之弟子也,以清虚上皇二年,混尔始生……年七岁,仍自知长生之要,天仙之法。乃眇纶上思,钦纳玄真,萧条灵想,心栖神源……解脱于文蔚之罗,披素于空住之肆……于是太上授以帝君《九真之经》《八道秘言》之章,施修道成,受书为太极真人。” (11) 沧浪:古水名。《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孔传:“别流在荆州。”云台:不知所指,或解为高耸入云的台阁,具体地点不详。

【译文】

括苍山有个学道的人叫平仲节,是河中人。他在五胡乱华时 也就是刘渊、刘聪当政时 来到中原,渡过长江后在括苍山落脚,拜宋君为师,修炼存心守静的道术,渐渐身中百神皆备,然后又专心洞房的修行,这样连续不断有四十五年,获得了很高的静思功夫,身体也变得更年轻了,体内常有真气鼓荡。

晋穆帝永和元年五月一日,天宫的中央黄老君派遣使者来迎接他,当时他就乘着龙驾着云,白天升天而去,他升天的地点就在现在的沧浪云台那里。

宫嵩

【题解】

宫嵩为西汉末年人,其主要事迹是献出了《太平经》,该书对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载有其事。

宫嵩者,琅琊人也 (1) ,有文才,著书百余卷,师事仙人干吉 (2) 。

汉元帝时 (3) ,嵩随吉于曲阳泉上 (4) ,遇天仙,授吉青缣朱字《太平经》十部 (5) 。吉行之得道,以付嵩。

后上此书,书多论阴阳否泰灾眚之事 (6) 。有天道地道人道,云治国者用之,可以长生,此其旨也。

嵩服云母 (7) ,数百岁有童子之色,后出入纻屿山仙去 (8) 。

【注释】

(1) 琅琊(lánɡ yá):又作琅玡。在今山东临沂、诸城一带,秦时设有琅邪郡,汉时有琅邪国。 (2) 干吉:又称“于吉”或“干室”。《后汉书·襄楷传》称:“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臧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另,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注引《江表传》,说有吴国琅邪道士于吉,善用符水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后被孙策所杀。又引东晋干宝搜神记》说于吉乃是与孙策一同准备“渡江袭许”时,为孙策所杀。关于于吉传说的这几个版本孰是孰非,尚无定论。 (3) 汉元帝:即刘奭(前74—前33),西汉第十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因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他在位十六年,终年四十二岁,后葬于渭陵。 (4) 曲阳:为县治,秦时始置,属钜鹿郡,今属河北保定。 (5) 青缣(jiān):青色的细绢。《太平经》:又称《太平清领书》,相传为干吉所传,是汉代黄老道的主要经典。该书成书于东汉中晚期,受当时的谶纬神学的影响,是道家从老庄思想演化为宗教的重要文献,相传原书本为170卷,但今本仅存57卷,今人王明据有关资料辑校补遗,编有《太平经合校》。 (6) 阴阳:指阴阳五行思想。否泰:原是《易经》中的两个卦象,这里指世道盛衰、人世通塞或运气好坏。灾眚(shěnɡ):灾殃,祸患。 (7) 云母:一种矿物药,方士认为服用可以飞升成仙。 (8) 纻(zhù)屿山:也作苧屿山、纻 山。传说是东海中的神山。

【译文】

宫嵩是琅琊人,他很有才华,写的书有一百多卷,后来师从仙人干吉。

汉元帝时,宫嵩跟随干吉去曲阳县的泉水边,遇到了天仙,天仙传授干吉在青绢布上用红字写的《太平经》十部。干吉按照其中的方法修行得了道,后来就把《太平经》交付给了宫嵩。

宫嵩后来把这本书献给皇上,书中都是讲述阴阳五行、人世通塞和祛灾避祸之事。其中有关于上天之事的,还有关于大地之事的,还有关于人世的,说这书可以给治国的人使用,可以用它修行长生不老,这是他献书的目的。

宫嵩服食云母,几百岁了还有着少年一样的容貌,他后来进入纻屿山成仙走了。

王真

【题解】

王真为汉代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真传》,文字较简略。《汉武帝内传》中也有其传,内容比本篇稍多,并提到他曾拜蓟子训(见《蓟子训》篇)为师。另外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五称魏王所集方士中有“上党王真”。

王真,字叔经,上党人也 (1) ,年七十九,乃学道行胎息之术 (2) ,断谷三十余年 (3) ,容少而色美,行及走马,力兼数人。

魏武帝闻之 (4) ,召相见,似三十许人,意疑其诈,遂验问其乡里,皆异口同辞,多自儿童时见之者。

真年已四百岁矣,武帝乃信其道,甚加钦礼焉 (5) 。郄元节事真十余年 (6) ,真以蒸丹小饵法授之 (7) ,容常不衰。

后登女几山仙去 (8) 。

【注释】

(1) 上党:古时指山西东南部,今为山西长治辖区。 (2) 胎息:也叫内息。见《彭祖》篇注。 (3) 断谷:又称辟谷、绝谷。 (4) 魏武帝:即曹操,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 (5) 钦:恭敬。 (6) 郄元节:魏晋时方士。见《孔元方》篇注。《后汉书》卷八二下中作“郝孟节”,与王真一同为传。 (7) 蒸丹:一种丹药服用前的处理方法,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中说:“又崔文子丹法,纳丹鹜腹中蒸之,服,令人延年,长服不死。”“又李文丹法,以白素裹丹,以竹汁煮之,名红泉,乃浮汤上蒸之,合以玄水,服之一合,一年仙矣”。小饵:是相对于金丹大药的服食之物的称呼,《抱朴子·内篇·地真》中说:“师言:‘服金丹大药,虽未去世,百邪不近也。’若但服草木及小小饵八石,适可令疾除命益耳,不足以禳外来之祸也。”《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有《小饵经》。 (8) 女几(jǐ)山:位置在河南宜阳城西约五十公里处。

【译文】

王真,字叔经,山西上党人,他七十九岁时,开始学习道术,练习胎息的方法,并断谷三十多年,然后面容变得年轻且有光泽,走起路来像奔跑的马一样有力,力气也比好几个人都大。

曹操听说后,就召见他,看他像三十几岁的人,心里怀疑他欺骗自己,就派人去他的家乡询问,他的同乡都众口一词,说从小就见他这样。

王真实际年龄已经四百岁了,曹操才相信他有道术,对他特别尊重礼待。郄元节师从王真十几年,王真告诉他蒸丹服食的方法,于是郄元节的面容也一直不衰老。

王真后来登上女几山成仙走了。

陈长

【题解】

陈长可能为三国时人,关于其事迹,主要见于此篇。从文中所记来看,他善于治病,并以服食成仙。其中所述“纻屿山”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个有点类似“桃花源”的地方。

陈长,在纻屿山上 (1) ,已六百余岁。纻屿山中人,为架屋,每四时,烹杀以祭之 (2) 。

长亦不饮食,颜色如六十岁人,诸奉事者,每有疾病,即以器诣长 (3) ,乞祭水饮之 (4) ,皆愈。纻屿山上,累世相承事之,莫知其所来,及服食本末 (5) 。

纻屿在东海中 (6) ,吴中周详者 (7) ,误到其上,留三年,乃得还,具说之如此:纻屿山,其地方圆千里,上有千余家,有五谷成熟 (8) ,莫知其年纪,风俗与吴同 (9) 。

【注释】

(1) 纻(zhù)屿山:也有写作“苧屿山”或“纻 山”。传说是东海中的神山。 (2) 烹(pēnɡ):烧煮。 (3) 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4) 祭水:这里指被陈长祭祀或作法后的水。 (5) 服食:也作服饵。指服用草木、矿物药物等以求长生或成仙。 (6) 东海:此处指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在中国大陆东面。 (7) 吴中:在今江苏苏州南城,曾为县制,现属苏州市区,为吴文化的发祥地。 (8)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一说指稻、稷、麦、豆、麻。也用为粮食作物的总称。 (9) 吴: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也是东汉末年三国之一。

【译文】

陈长在纻屿山上住,已经六百多岁了。纻屿山里的人,为他建了一座房子,每当四季来临的时候,就宰杀牲畜来拜祭他。

陈长不吃喝东西,面色像六十岁的人,那些侍奉他的人,每当有人生病,就拿着器皿去拜见他,求他的祭水喝,病就好了。纻屿山上的人,一代接一代地供奉他,但没人知道他来自哪里及其服食成仙的经过。

纻屿山在东海里,吴中有个叫周详的人,误到山上,留在那里三年,才得到机会回家,他说的情况是这样的:纻屿山周围有一千里大小,山上有几千户人家,他们也种植五谷,也不知道从什么年代搬过去的,那里的风俗跟吴地是一样的。

班孟

【题解】

班孟传说为晋代仙人,北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六一将之列入《女仙传》,并说出自《神仙传》,关于其详情则不得而知。

班孟者,不知何许人,或云女子也。

能飞行终日,又能坐空虚之中与人言语,又能入地中。初去时,没足至胸,渐入,但余冠帻 (1) ,良久而尽没不见。又以指刺地,即成井可汲 (2) 。又吹人屋上瓦,瓦即飞入人家。

人家有桑果数千株 (3) ,孟皆拔聚之,成积如山,如此十余日,吹之各还本处。又能含墨一口中,舒纸著前,嚼墨喷之 (4) ,皆成文字,满纸各有意义。

后服丹饵 (5) ,年四百岁,更少,入大冶山中仙去 (6) 。

【注释】

(1) 冠帻(zé):指代表一定官衔的头巾,此处代指头巾。帻,头巾。 (2) 汲(jí):从井里打水。 (3) 桑果:即桑树,结果名桑葚。 (4) 嚼(jiáo):用牙齿咬碎。墨:此处指墨锭,是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压成的干硬小块状物,使用时,需要在墨砚里用水研磨化开。 (5) 丹饵(ěr):指丹药。 (6) 大冶(yě)山:未知所在。

【译文】

班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有人说他是个女子。

他能整天在空中飞行,又能坐在虚空之中跟人说话,还能进入大地之中。一开始入地的时候,从脚到胸,渐渐进入,最后只剩下头巾,又过好久,整个身子都进去了,就什么也看不到了。他用手指刺一下地面,地面上就出现一口井,还能从井里打水。他对着别人家屋子上的瓦吹一口气,那些瓦就飞到人家里。

有户人家有好几千棵桑树,班孟把树都拔了出来,堆在了一起,像山一样,这样拔了十几天,他吹一口气,那些树又各自回到了原来的地方。他还能把墨锭含在嘴里,在面前铺开一张纸,把墨嚼碎喷出去,喷出的墨在纸上就成了文字,整张纸上的文字还各具意义。

他后来服食丹药,活到四百岁时,变得更加年轻,进入大冶山中成仙走了。

董子阳

【题解】

董子阳,南朝梁陶弘景《真诰》中作“黄子阳”,并说他是战国时魏国人。本篇除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外,未见他本引作《神仙传》,且皆称引自《真诰》,所以本篇故事可能出自《真诰》,后混入《神仙传》。

另北宋曾丰《贺广东黄漕生辰六绝》中写作“黄子杨”,并说他曾师从“李生”(原句:博落山中黄子杨,少从李生受仙方)。

董子阳,少知长生之道,隐博落山中九十余年 (1) 。但食桃饮石泉,后逢司马季主 (2) ,季主以导仙八方与之,遂度世 (3) 。

【注释】

(1) 博落山:未知所在。 (2) 司马季主:西汉初年楚人。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传》中记载他精通《周易》,曾在长安东市开设卜馆。当时的中大夫宋忠和博士贾谊曾去拜访他,他与他们论述卜筮之道,使他们最后“怅然噤口不能言”。署名唐王松年《仙苑编珠》也有记载,并说他最后成仙而去。唐吴筠有诗《高士咏·司马季主》。 (3) 度世:这里指成仙。

【译文】

董子阳,他年轻时就知道长生之道,一直隐居在博落山中达九十多年。他只吃桃子,喝山石上的泉水,后来他碰到司马季主,季主传授他可以成仙的八个药方,他才成仙而去。

东郭延

【题解】

东郭延,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引三国魏文帝曹丕典论》称:“王仲统云:甘始、左元放、东郭延年行容成御妇人法,并为丞相(曹操)所录,间行其术,亦得其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甘始传》中说:“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三人者,皆方士也。率能行容成御妇人术。”说明东郭延也作“东郭延年”,并说他精通房中术。《汉武帝外传》中也有关于东郭延的记载,较本篇详,主要述其曾拜李少君(见《李少君》篇)为师,并得李少君所传道法,后又传道于尹轨(见《尹轨》篇)。

东郭延者,山阳人 (1) ,服云散 (2) ,能夜书,有数十人乘虎豹来迎,比邻尽见之。与亲友辞别而去,云诣昆仑山 (3) 。

【注释】

(1) 山阳:郡名,西汉始置,在今山东菏泽巨野一带,后曾被封为山阳国、昌邑国等。 (2) 云散:意不甚明,疑即“云母散”,有版本作“灵飞散”。 (3) 昆仑山:最早见于《山海经》,原为道教神山,被称为“百神之乡”,相传为西王母所居之处。今昆仑山在新疆和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

【译文】

东郭延是山阳人,他服用云散后,能在晚上写字,有几十个人乘着老虎、豹子等猛兽来迎接他,他的邻居都看到了。他跟亲朋好友告别后就走了,说是到昆仑山那里去。

戴孟

【题解】

戴孟,汉代仙人。据疑为南朝道士见素子所撰的《洞仙传》记载,戴孟为武威(今属甘肃)人,字成子,汉武帝时为殿中将军,本姓燕名济,字仲微,得道后改了姓名。相传他在华阴山(即华山)学道于裴君,常与仙人郭子华、张季连、赵叔达、山世远交游,周游名山,能日行七百里,后在武当山修道。一日白日飞升,落帽于武当山,留今武当山落帽峰。有弟子山炼师,成仙后为太和真人。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嵇神枢第四》中也有载。

戴孟,本姓燕,名济,字仲微 (1) ,汉明帝时人也 (2) 。入华山及武当山 (3) ,受裴君《玉佩金珰经》 (4) ,及受《石精金光符》 (5) ,复有《太微黄书》 (6) ,能周游名山。

【注释】

(1) 仲(zhònɡ):兄弟排行次序第二或指在当中的。 (2) 汉明帝:即刘庄(28—75),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东汉第二位皇帝。 (3) 华山: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南。武当山:道教圣地,位于湖北十堰境内,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唐乾宁年间,武当山被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明代时,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开创中华武术的武当派,影响至今。武当山现为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 (4) 裴(péi)君:即裴玄仁,也作裴元仁,称清灵真人。据自称其弟子的邓云子所撰《清灵真人裴君记》记载,他是陕西右扶风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生于汉孝文帝前元二年(前178),汉武帝时因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濉阳侯,又升迁至冀州刺史,后弃官入华山中修行多年,受仙人道书、神芝等,成仙后上天被封为清灵真人。《玉佩金珰经》:具体不详,明《道藏》中有《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又称《玉佩金珰太霄隐书玄真洞飞二景宝经》,撰人不详,约出于东晋,为道教上清派早期重要经典,疑即此书。 (5) 《石精金光符》:道教符箓的一种,主要功用为净化身心和防范外邪侵害。石精金光,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尸解·释石精金光藏景录形法》篇中说:“夫石者,铁之质;精者,石之津;金者,剑之干;光者,刃之神。” (6) 《太微黄书》:明《道藏》中存两本道教上清派《太微黄书》,分别是《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前者主要讲服符役鬼之事,后者倡导胎息、服气、存神、呼神祝咒等术,也有服符服印、役使鬼神等内容。

【译文】

戴孟,本来姓燕,名济,字仲微,他是汉明帝时候的人。他去华山和武当山修道,得到了裴君的《玉佩金珰经》以及《石精金光符》,还有《太微黄书》,他能在名山大川之间任意游走。

鲁女生

【题解】

鲁女生约为东汉时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华佗传》说他与名医华佗同时,并说:“鲁女生数说显宗(东汉明帝,57—75年在位)时事,甚明了,议者疑其时人也。董卓乱后,莫知所在。”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五载曹操所集方士十六人中,即有鲁女生。《汉武帝内传》对其有记载,称其传《五岳真形图》与蓟子训(见《蓟子训》篇)。

今华山白鹿院传说就是鲁女生修道之处,据说她和华佗是好友,华佗被害后,她曾为华佗在华山立有衣冠冢。

鲁女生,长乐人 (1) ,初,饵胡麻及术 (2) ,绝谷八十余年 (3) ,益少壮,色如桃花,日能行三百里,走及獐鹿 (4) ,传世见之。

云三百余年后,采药嵩高山 (5) ,见一女人,曰:“我三天太上侍官也 (6) 。”以《五岳真形》与之 (7) ,并告其施行,女生道成。

一旦,与知友故人别,云入华山去 (8) ,后五十年,先相识者,逢女生华山庙前,乘白鹿,从玉女三十人 (9) ,并令谢其乡里故人。

【注释】

(1) 长乐:在今河北衡水冀州区一带,三国时曾为安平郡,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安平郡改为安平国,太康五年(284)安平国又改为长乐国,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区旧城)。 (2) 饵:指通过服食药物等成仙的一类方法。胡麻:即芝麻,古又称巨胜。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中说:“巨胜一名胡麻,饵服之不老,耐风湿,补衰老也。”术(zhú):即中药白术。 (3) 绝谷:即辟谷。 (4) 獐(zhānɡ)鹿:即麝,又名香獐、獐子、山驴子。属哺乳类偶蹄目鹿科。 (5) 嵩高山:即中岳嵩山。 (6) 三天:又称三清天、三清境,是道教所称最高神(三清天尊)所居之最高天界,即元始天尊所居之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所居之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所居之大赤天太清境。太上:指天宫中的最高天神太乙。见《彭祖》篇注。 (7) 《五岳真形》:即《五岳真形图》。 (8) 华山: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南。 (9) 玉女:指仙女。

【译文】

鲁女生是长乐国人,她起初服食胡麻和白术,辟谷八十多年,变得越来越年轻,脸色像桃花一样娇艳,一天能走三百里路,比獐鹿跑得都快,好几代人都见过她。

传说三百多年后,她在嵩山采药,看到一个女人,对她说:“我是三天之上太上的侍从官。”然后传授给她《五岳真形图》,并告诉她怎么修炼,于是鲁女生就修道成功了。

一天早晨,她跟朋友和熟人告别,说是去华山,后来又过了五十年,有以前认识她的人,在华山庙前碰到她,看见她乘一头白鹿,有三十个仙女跟随她,鲁女生让那人回去后对家乡的熟人问候致谢。

陈子皇

【题解】

陈子皇是一位靠服食成仙的人,具体事迹已不详。

陈子皇,得饵术要方 (1) ,服之得仙,去霍山 (2) 。

妻姜氏疾病 (3) ,其婿用饵术法服之,病自愈,寿一百七十岁,登山取术,重担而归,不息不极,颜色气如二十许人。

【注释】

(1) 饵术(zhú):即服食中药白术。 (2) 霍(huò)山:即今安徽安庆潜山县境内天柱山。 (3) 妻姜氏疾病: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术》引《神仙传》曰:“其妻姜疲病。”

【译文】

陈子皇得到服食白术的秘方,服用后成了神仙,去霍山了。

他的妻子姜氏生了病,他的女婿用服食白术的方法也给她服用,她的病就自愈了,并且活到一百七十岁,还能爬山去采白术,挑着很重的担子回来,不气喘也不累,脸上的气色像二十几岁的人。

封衡

【题解】

封衡是传说中的古代十大名医,与华佗、葛洪、李时珍皇甫谧等齐名,有“西有封衡,东有华佗”之称。他是东汉末年人,曹操所集十六方士中有他的名字。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五说皇甫隆遇青牛道士,问其养性大略,所言与本文第二段略同。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协昌期第二》载有“青牛道士口诀”,陶弘景注曰:“即封君达也。出《神仙传》《五岳序》。”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方术传》中,封衡与甘始、东郭延年同在一传,并说封衡号“青牛师”。《汉武帝内传》也记载其事,与本篇略有不同,说他传道于左元放(见《左慈》篇)。另外,其事迹也载于《陇西县志》《武山史话》等相关文献,故事基本与本篇同。

封衡,字君达,陇西人也 (1) 。幼学道,通老庄学 (2) ,勤访真诀 (3) 。初服黄连 (4) ,五十年后,入鸟兽山采药 (5) ,又服术百余年 (6) ,还乡里如二十许人。

闻有病死者,识与不识,便以腰间竹管药与之,或下针,应手立愈。

爱啬精气不极 (7) ,视大言 (8) ,凡图籍传记,无不习诵 (9) 。复遇鲁女生 (10) ,授还丹诀及《五岳真形图》 (11) ,遂周游天下。故山官水神,潜相迎伺 (12) ,而凶鬼怪物,无不窜避。人或疑之,以矢刃刺 (13) ,御皆不能害 (14) 。常驾一青牛,人莫知其名,因号青牛道士。

【注释】

(1) 陇西:在今甘肃东南部陇西一带,秦时有陇西郡。 (2) 老庄:即老子和庄子,他们都是中国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见《老子》篇。庄子,又称庄周。见《老子》篇注。 (3) 真诀:指修道的诀窍或关键词句。 (4) 黄连:一种中药,《神农本草经》称其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等。又说:“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川谷。” (5) 鸟兽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鸟鼠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说:“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首阳县在今甘肃渭源。史载该山“鸟、鼠同穴”,鼠深而鸟浅,各自繁衍生息,不相侵害,故名。 (6) 服术(zhú):即服用中药白术。见《泰山老父》篇注。 (7) 爱啬(sè)精气不极:本句意指封衡极端爱惜自己的精气。爱啬,爱惜。不极,无穷、无限意。 (8) 大言:指能给人启发,助人悟道的言论。《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9) 诵(sònɡ):用高低抑扬的腔调念出来。 (10) 鲁女生:东汉时人。见《鲁女生》篇。 (11) 《五岳真形图》:道教符箓类图书。见《帛和》篇注。 (12) 迎伺(cì):迎接并招待伺候。 (13) 矢:指弓箭。刃:指刀剑。 (14) 御:抵挡,防御。

【译文】

封衡,字君达,甘肃陇西人。他自幼学道,精通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四处寻访真正的修道要诀。他一开始服用黄连,五十年后,去鸟兽山采药,又服食白术一百多年,回到家乡时像二十几岁的人。

他听说哪里有得病要死的人,不管认不认识,都从别在腰间的竹管里拿药给他,或者用针刺,针扎进去病马上就好了。

他十分爱惜自身的精气,看与修道有关的书,只要是与神仙有关的图书传记,他都要读一读。后来碰到鲁女生,鲁女生传授给他炼制仙丹的要诀,还有《五岳真形图》,他便带着这些周游天下。那些掌管山川河水的神,都默默前来迎接侍奉他,而妖魔鬼怪之类,见到他都逃窜躲避。有人怀疑他的本领,就用锋利的刀剑去刺他,他都能随意防御,都伤害不到他。他经常骑着一头青牛,人们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就称呼他为青牛道士。

魏武帝问养性大略 (1) ,师曰:“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过虚;去肥浓 (2) ,节酸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 (3) ,则几于道矣。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4) ,以顺其根,以契造化之妙 (5) 。”

有二侍者,一负书笈 (6) ,一携药笥 (7) 。有《容成养气术》十二卷 (8) ,《墨子隐形法》一篇 (9) ,《灵宝卫生经》一卷 (10) 。笥有炼成水银霜、黄连屑等 (11) 。在人间仅二百余年,后入元丘山不见 (12) 。

【注释】

(1) 魏武帝:即曹操。见《刘京》篇注。 (2) 肥浓:指脂肪含量高的肉类食品。 (3) 房室:指性生活。 (4)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约成书于汉代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清代医家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圣人,指得道行道的人。 (5) 契(qì):相合,相投。造化:指产生万物的大自然。 (6) 负:驮,背。书笈(jí):书箱。 (7) 携药笥(sì):拿着盛药的竹筐。携,带。笥,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 (8) 《容成养气术》:书名,今已不存。容成,即容成子,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黄帝的老师。详见《甘始》篇注。 (9) 《墨子隐形法》:书名,今已不存。 (10) 《灵宝卫生经》:书名,今已不存。 (11) 水银霜:又名粉霜,用水银混合胆矾、食盐、红土等物烧炼升华而成。中医认为其辛、温、有毒,可用于小儿急惊风,小儿烦躁口渴,还可用于风热惊狂、斑疹生翳、杨梅恶疮等。黄连屑(xiè):即黄连的碎末。 (12) 元丘山:又名玄丘山。传说中的神山。见《马鸣生》篇注。

【译文】

魏武帝曹操向他请教养生的概要,他说:“身体应该经常做些活动,吃东西不要吃太饱,劳作但是不要太劳累,适度运动不要把身体弄得太虚;不要吃太肥腻的东西,口味要清淡,对酸味和咸味食物要节制;思虑不可过度,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也不要太激烈;不要骑马打猎去追逐野物,谨慎房中之事,做到这些就跟得道差不多了。圣人们都是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气,顺应天地变化的根本而动,以符合大自然精妙的造化。”

他有两个侍从,一个给他背书箱,一个给他拿药箱。书箱里有《容成养气术》十二卷、《墨子隐形法》一篇、《灵宝卫生经》一卷。药箱里有炼制成的水银霜、黄连屑等等。他在人世间只待了二百多年,后来进入元丘山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