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录音资料仅限于提要,其他据《黄帝内经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 马莳云:“篇内所论,不止厥病,然首节有厥头痛、厥心痛等病,故名篇。然此厥之为义乃气逆,而以此连彼之谓,实与素问之厥论不同。”(《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马氏之说是也,除叙厥头痛、厥心痛外,尚及耳鸣、耳聋、足髀不举、病注下血、风痹诸症。全篇可分三节。

【讲解】这里的“厥病”与《素问·厥论》之厥病要区别开,这里的“厥病”是指邪气在内向上厥逆为病机的疾病,如厥头痛、厥心痛等。

第一节 头痛十证刺法

【原文】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头痛不可取于腧者,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可则刺,不可远取也。头痛不可刺者,大痹为恶,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

【提要】叙厥头痛十证的不同刺法。

第二节 心痛七证刺法

【原文】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瘛,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仑,发狂不已,取然谷。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真心痛,手足凊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于腧。肠中有虫瘕及蛟蛔,皆不可取以小针。心肠痛, ,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蛔也,以手聚按而坚持之,无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也。并心腹 痛,形中上者。

【提要】叙厥心痛七证的不同刺法。

【讲解】这里的“厥心痛”不一定就是今天所说的“心痛”,基本上属“胃痛”范畴,如“虫”引起的“心痛”,这实际上是“腹中痛”。古文献中的“心”有不少是指“里”而言,因此“心痛”可理解为中痛、里痛,与现之“心绞痛”是两码事,后世医家常常讲“心腹痛”也属这种情况。

第三节 耳聋等病诊治

【原文】耳聋无闻,取耳中。耳鸣,取耳前动脉。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若有干耵聍,耳无闻也。耳聋,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耳鸣,取手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先取手,后取足。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合中,以圆利针,大针不可刺。病注下血,取曲泉。风痹淫泺,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股胫淫泺,烦心、头痛,时呕时悗,眩已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也。

【提要】叙耳聋、耳鸣、足髀不举、病注下血、风痹等的诊治方法。

【讲解】“足髀不举”是说骨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治疗时病人取侧卧位,“在枢合中,以圆利针,大针不可刺”。“病注下血”是指大便出血,可刺“曲泉”穴。“风痹淫泺,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是说两脚时冷时热,冷时像冰,热时像泡在热水中,现在看来还是“风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