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长处在有“伦理情谊,人生向上”两大精神;中国之短处在缺乏“科学技术,团体组织”。——这是我多年以来用心研究所得之结论。中国文化已走到了改造途中,旧文化崩溃殆尽,新文化亟待创造。只是惜国人不自知其有不可磨灭之长,而妄想离开旧有一切,凭空建设新的,以致不能成功。以我研究所得,要建设新中国文化,第一在发挥固有精神引进团体组织,第二在以团体组织运用科学技术。只如此使圆满无缺,更无其他。

何谓发挥固有精神引进团体组织?流俗以为中国缺乏民主,其实乃是缺乏进步的团体组织,误为缺乏民主,更误认是封建。于是把西欧的人个主义,自由主义,自我中心,权利观念,都引进到中国来,而不知这些原为他们团体过强,干涉过甚之反动。在他们是对症下药,而在我们缺乏团体生活者恰好药不对症。更且加重其散漫之病,个人主义是团体生活之一种离心倾向,但我们却正需要团体生活之向心力。所以可说完全错误。

近代西欧思潮于我不合用,最近东欧之集体主义是否合用呢,答,也不合用。抬高团体以压个人者,似乎是加强团体生活之向心力。但要知道中国之病,一在散漫;二在被动。抬高团体之结果,便是专政和统制。专政和统制,更加重中国老百姓被动之病。所以这是药不对症,药与症相反。

总起来说,英美之路,苏联之路,皆与我不合。我们今天必须有一付药,同时能治“散漫”“被动”二病,才可以有进步的团体生活实现。此药方即以固有伦理精神,适用于团体与个人之间。旧伦理皆是此一人对彼一人之关系,例如五伦皆如此。现在我们要增加一伦,即“团体对个人”“个人对团体”之相互关系。伦理精神在尊重对方,在此,即是团体要尊重个人,个人要尊重团体。恐怕抽象理论不易了解,今特以我在邹平所实行之乡村组织,具体说明如次:

邹平地方组织分乡村两级,村有村学,乡有乡学;村学乡学,一面似是学校,一面似是公务机关。全村之人不论男妇老幼皆为村学学众。乡学以全乡之人为其学众,亦同。村学乡学之组织规程不用法律条文之形式,而有《村学乡学须知》一小册,载明许多嘱告的话。例如:《村学须知》中有学众须知十三条,其第一条便是:

要知道以团体为重——村学是个团体,我们各人是团体中的一个人。团体事靠我们各人,我们各人还要靠团体。若一个人只图自便,不热心团体的事,团体散了,累及众人,还害自己。

第二条,便是嘱告他,开会必须到场,开会宣布的话必须用心去听。开会不到是不对的,不用心参加是不对的。

第三条便是嘱告他有何意见即对众说出,不说又是不对的。第四条便是嘱告他们尊重多数,舍己从人。第五条便是嘱告他更须顾全少数,彼此牵就。若不如此是不对的。如此一条一条,共十三条,皆从第一条“以团体为重”引伸而来。我完全不对他们说:你有出席权,你有发言权,你有投票权……这一类权利观念的话,而指出他种种应尽之义,此即以伦理精神应用到团体生活间。特如第四条尊重多数,第五条顾全少数,尤见伦理精神之发挥与机械规定多数表决者不同。我若对乡下人说,你有种种权利,他不希罕要;我今对他讲理说义,他听了都点头心服。——以上系加强向心力,对治散漫之病。

转过来再看:代表全村负责公务者为村理事,村理事由村学学董中之一人或二人任之。在学董须知里面,则嘱告:遇事公开讨论,求得多数人了解与赞助。又嘱告他要希望大众监督公事,免出毛病。凡此种种,皆是“站在团体一面,则尊重个人”之义。由此一面处处启发众人过问公事,便引他们从被动转为主动。对治了被动之病。

所以伦理关系互以对方为重之精神,适用到团体生活,实在是一仙方,既使中国人从散漫入组织,又使中国人从被动变主动。一个进步的团体生活,亦所谓民主的团体生活,于是成功。

但以上只说了发挥固有精神之一面,还有一面,便是要以“人生向上”精神引进团体组织。西洋近代国家和地方自治团体,无非为民众谋福利而已,其人生向上精神殊不足。四五十年来,中国举办地方自治所以失败无成,一则误在摹仿西洋个人权利观念,二则误在摹仿西洋公共福利观念。福利岂能不要,但眼中只知有福利,忘了“人生向上”则不可。按照中国精神,福利应该隶属“人生向上”之内。所谓发挥固有精神者,伦理精神是其一,同时还要揭出“人生向上”精神才行。邹平的村学乡学,明白地说:村学是一个团体,乡学是一个更大的团体:结此团体干甚么?为的是“齐心学好向上求进步”。一家兄弟同住,弟弟要强,哥哥不正经干是不行的。夫妇俩过日子,这个好好地过,那个不好好过是不行的。阖村的人大家不齐心,没有能办好的事。不但一人不好,连累一家,一家不好,连累一村;“并且村里情形不好,影响一家,家里的情形不好,影响到一个人自身。要一身好,还须要一家好,要一家好,还须要一村好才行。因此我们阖村的人要联结起来,共谋一切改良的事,大家振作,合力整顿。”——此引录村学乡学须知原文一段。

向上精神提振起来,则地方公益自然兴办,福利自然实现。为了“齐心学好向上求进步”之口号,常常在心目间一刻不忘,所以化社会为学校,全村之人为学生(仿照古时乡约称约众之例称为学众)。村中公共机构,不称为村公所,而称村学,纳地方自治于全村向上求进步之中。“伦理情谊,人生向上”。自周孔以来数千年,早于人心深处大有启发,今天要民族复兴,必从复兴此精神入手。否则精神不振,更何能吸收外来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