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字二之二

代字总论

【2.1】代字者,所以指名也,文中随在代名而有所指也。凡行文所以用代字者,免重复求简洁耳。

[1]孟滕下: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纑,以易之也。’——「是」「之」皆代字,指上文「仲子之室」「仲子之粟」。①「彼」代字,代上文「仲子」。假使无代之者,则必字字重书,而行文累赘矣。

[2]史滑稽列传: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②「所」字与「葬」后两「之」字,皆用以代「马」也。如不用代字,则当云「马者王爱之马,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马?薄,请以人君礼葬马」云,岂不重复可厌!

① 杨云:「是」字指仲子所居之室非夷所筑,仲子所食之粟非伯夷所树而言,不单指仲子之室与粟也。

【2.1.1】凡为所代者,前乎代字而见者,曰前词。亦有后乎代字而见者,亦曰前词。盖意中必先有所代者,而后代者从之,则前者其意,不前者其文耳。

前词前乎代字。 [3]汉高帝纪: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之」指贤士大夫中之从游者,故「从游者」为「之」之前词。

[4]庄逍遥游: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之」指「天下」,故「天下」乃「之」之前词。

[5]孟告下: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两「其」字指宋牼之所以说秦楚也,「之」指秦楚也。故凡所指者,即其前词也。

前词后乎代字。 [6]孟公下: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之」指‘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一句而反先焉,所指虽后,而为「之」之前词犹若也。

[7]论语雍也: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同。

代字指前词,则所指非特一字已也,凡与前词攸关者胥指焉。故前词或为顿,或为读,或为所指。顿者,集数字而成者也。盖起词、止词、司词之冗长者,因其冗长,文中必点断,使读时不至气促。节者,集数句数读而成,词意毕达,无剩义也。

[8]论先进:如用之,则吾从先进。——「之」惟指「礼乐」二字。

[9]礼中庸: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侮,惟圣者能之。——「之」指前两句。[10]论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是」字统指两句。

[11]孟尽下:及其为天子也,被紾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之」指「被紾衣,鼓琴,二女果」。

[12]史汲郑列传: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之」指「东越相攻」一读。

[13]史酷吏列传:于故人子弟为吏及贫昆弟,调护之尤厚。——「于故人」至「贫昆弟」一顿,「之」指焉。①

[14]史游侠列传序: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是」指以上一节。②

[15]史滑稽列传: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之」指道旁为此之人。「其」「所」两字亦各有所指。

① [13]「之」的前词应该是「故人子弟为吏及贫昆弟」,不包括「于」字。

② [14]「是」的前词应该是「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不包括「至如闾巷之侠」。

【2.1.2】有有代字而无前词者,则以所指者为共知之事理,读者可默会耳。

[16]孟尽上:附之以韩魏之家。——「之」悬指如此之人,亦无前词先之也。

[17]论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其」亦悬拟其人而指之也。

[18]庄骈拇: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其」亦悬拟之人,非有前词也。

[19]又则阳: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或之便,莫之为,未免于物,而终以为过。——「之」指理,前文未见。

[20]论学而:学而时习之。——「之」指道,亦空指也。

【2.1.3】文内间有应用代字之处,其显豁者,不用固无害于义,亦有不用而文晦者。

[21]礼大学:此以没世不忘也。——注云:‘此所以既没世而人思慕之,愈久而不忘也。’则「此」下含一「所」字明矣。①

[22]又: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即「民之所不能忘也。」

[23]庄大宗师: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应云「造适者不及笑」,盖「不及笑」乃「造适」之人,非其事了,故「造适」下舍一「者」字。下句同。

[24]史高帝纪:择可立立之。——犹云「择可立者立之」,盖所「择」者「可立」之人也。

[25]汉霍光传:曲突徙薪亡恩泽,燋头烂额为上客。——上文云「谢其邻人灼烂者」「而不录言曲突者」,则此二句犹云「曲突徙薪者」,「燋头烂额者」。

[26]韩胡良公墓神道碑:非其身力,不以衣食。——犹云「非其身所力者不以衣食」,而删「所」「者」两代字,句益遒劲。愚谓无害于义者,皆此之类,古籍中往往而有。[27]史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而汉书删去「若」字,文义较晦。

[28]新唐书段秀实传云:柳宗元称太尉曰:‘吾戴吾头来矣。’——乃文自明。改唐书云:‘吾戴头来矣。’阅者纵不至误谓他人之头,然节去一「吾」字,便无精神。②史家积习,喜改旧文,类然。

① 章云:注,指朱熹氏集注。刘淇氏助字辨略云:‘「此以」犹云「是以」「所以」。’

杨云:「此以」疑与「是以」同。

② 文通原文费解。按文义,‘新唐书’应为‘旧唐书’,‘改唐书’应为‘新唐书改’。此与事实不符,见章氏浪。章云:按马说盖本宋邵博氏闻见后录卷十四而误。后录云:‘柳子厚书段太尉逸事:“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郭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吾戴吾头来矣’”,宋景文修新书曰:“吾戴头来矣”,去一「吾」字,便不成语。「吾戴头来」者,果何人之头耶?’旧唐书段秀实传内不采柳宗元所书逸事,新书全就柳文删改,非改旧书,亦不着‘柳宗元云云’也。

【2.1.4】代字共别为四宗:曰指名代字,曰接读代字,曰询问代字,曰指示代字。各为疏解于下。